次韻徐深之

· 于石
文章何必擬卿雲,筆硯無功錢有神。 明月能招山入戶,幽花不與世爭春。 百年亭館幾興廢,十載交遊半故新。 過眼榮華何足較,青門試問種瓜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去作詩。
  • 卿雲:古代傳說中的美玉,這裡指美好的文章。
  • 筆硯無功:指寫作沒有成就。
  • 錢有神:指金錢的力量很大。
  • 幽花:指生長在幽靜之地的花。
  • 世爭春:指世俗中人們爭相追求的繁華春景。
  • 百年亭館:指存在了很長時間的亭台樓閣。
  • 十載交遊:指十年間的交往。
  • 青門:古代長安城門名,這裡泛指城門。
  • 種瓜人:指隱居種瓜的人,比喻隱士。

繙譯

爲何非要寫得像美玉般的文章,我的筆墨似乎沒有成就,但金錢卻有著神奇的力量。明亮的月光能夠吸引山巒進入家門,而那些幽靜之地的花兒竝不與世俗爭春。百年的亭台樓閣經歷了幾次興衰,十年間的交往中,朋友已經半新半舊。眼前的榮華富貴又何須計較,我應該去青門問問那些隱居種瓜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繁華的超然態度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明月能招山入戶,幽花不與世爭春”描繪了一種超脫世俗、與自然和諧共処的理想境界。後兩句則通過對比百年亭館的興廢和十年交遊的變化,進一步強調了世事無常,榮華不值得追求。最後,詩人以“青門試問種瓜人”作結,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深切曏往。

于石

宋元間婺州蘭溪人,字介翁,號紫巖,更號兩溪。貌古氣剛,喜詼諧,自負甚高。宋亡,隱居不出,一意於詩。豪宕激發,氣骨蒼勁,望而知其爲山林曠士。有《紫巖集》。 ► 2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