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雜書

遠客相過說帝都,黃金如玉米如珠。 內園人歇催花鼓,市肆塵生賣酒壚。 河北功臣稱李郭,江南租稅賴蘇湖。 明朝漕運開洋去,幾日風帆到直沽。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夏五:農曆五月。這裏用以表示時間 。
  • **遠客:遠方來的客人。
  • **帝都:京城,都城。
  • **內園:宮禁中園圃。
  • ****賣酒壚(lú)**:賣酒的店家。壚,古時酒店前放酒甕的土臺子,也借指酒店 。
  • **李郭:可能泛指位高權重的大臣;一說指李光弼和郭子儀(這裏取泛指理解較合適)。
  • **租稅:田賦和各種捐稅的總稱。
  • **漕運:舊時指國家從水道運輸糧食,供應京城或接濟軍需。
  • **直沽:地名,在今天津市內。

翻譯

遠方來的客人前來拜訪,跟我說起都城的情況,說那裏黃金像穀粒般常見,米卻像珍珠一般珍貴。宮禁中園圃裏的人停歇下來,催花鼓也不再敲響,市面上的酒肆落滿了灰塵,已經生意冷落。北方有諸多功高的大臣支撐着局勢,江南地區的租稅主要依賴蘇州和湖州。第二天早上,漕運的船隻揚帆離岸,駛向大海,不知道要過幾日才能順着風將貨物運到直沽。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一種衰敗又複雜的景象。開篇通過「黃金如玉米如珠」的鮮明對比,凸顯出當時物價的扭曲,暗示社會的不安定。「內園人歇催花鼓,市肆塵生賣酒壚」,以宮中園圃的冷清和市井酒肆的蕭索,細膩刻畫了繁華不再、社會漸趨衰敗的模樣。詩中提及「河北功臣」與「江南租稅」 ,既展現出國家局勢靠功臣維持以及經濟對江南地區的依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區間的不平衡。最後「明朝漕運開洋去,幾日風帆到直沽」,筆鋒轉移到漕運,給人一種對未來物流運輸、物資調配的關注,也暗含有對這種商業活動能否改善局面的複雜情緒。整體詩意在對現實的冷靜描繪中,透露出詩人對時代變遷、社會興衰的感慨。

謝應芳

謝應芳

元明間常州府武進人,字子蘭。自幼鑽研理學,隱白鶴溪上,名其室爲“龜巢”,因以爲號。授徒講學,議論必關世教,導人爲善。元末避地吳中。明興始歸,隱居芳茂山。素履高潔,爲學者所宗。有《辨惑編》、《龜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