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張來儀賦匡山讀書處
廬山鬱岧嶤,上有香爐峰。
影落碧天外,翠玉琢芙蓉。
牽蘿讀書處,雲燈無行踪。
猶遺石巖苔,花開紫丰茸。
愁心飛春雪,寳劒沈雙龍。
應化蘇躭鶴,歸栖千歳松。
仙巖採芝叟,乆别倘相逢。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鬱:鬱鬱蔥蔥,形容山的植被繁茂。
- 岧嶢(tiáo yáo):高聳的樣子。
- 牽蘿:牽扯着藤蘿。常用來表現居住環境的清幽或隱居生活的質樸。
- 雲燈:雲霧中的燈火之意,借指讀書之處曾經的燈火,如今已不見蹤跡。
- 丰茸:茂密繁盛的樣子。
- 沈(chén)雙龍:「沈」同「沉」。這裏的「雙龍」典故出自《晉書·張華傳》,晉人張華見鬥、牛二星間常有紫氣,使人於豐城獄中掘地得二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後二劍沒入水中化爲雙龍。此句暗示人才被埋沒。
- 蘇耽鶴:傳說漢桂陽人蘇耽得道成仙,化鶴歸來。借指成仙或超凡脫俗。
翻譯
廬山山勢高聳、鬱鬱蔥蔥,上面有那巍峨的香爐峯。它的影子倒映在碧空之外,就好像用翠玉雕琢而成的芙蓉花一般秀麗。曾經牽着藤蘿在那讀書的地方,如今雲霧中的燈火已沒了蹤影。只還遺留着石巖上的苔蘚,開着茂盛、紫色的花朵。憂鬱的心情像春日裏飄飛的雪花,鋒利的寶劍就像那沉入水中化爲雙龍的寶劍一樣被埋沒。(友人)想必已像蘇耽一樣化爲仙鶴,歸來棲息在那千年古鬆之上。仙岩中採靈芝的老者啊,如果在久別之後還能相逢該多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匡山的雄偉壯麗景色,如開頭先寫廬山高聳,香爐峯影落天際,宛如翠玉芙蓉,壯美中帶着清新。接着通過「牽蘿讀書處」回顧友人往昔讀書生活的清幽環境,如今卻「雲燈無行蹤」,引發歲月變遷、時光不再的感慨。「愁心飛春雪」「寶劍沈雙龍」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懷才不遇的愁緒和惋惜之情。而後「應化蘇耽鶴,歸棲千歲鬆」以浪漫奇幻的想象,祝願友人超凡脫俗,逍遙自在。最後「仙岩採芝叟,久別倘相逢」借對仙岩採芝場景的想象,蘊含着對友人的思念和重聚的期盼。整首詩景、情、願交織,意境幽遠,流露出清新雅緻又略帶傷感的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