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趙太守雨三

緱山山上鶴髮翁,丹顏玉指握芙蓉。 霞光掩映五色珠,八方分照無遺踪。 至人出入三世境,冰環圓轉看無竆。 夏口松間和璞甕,永禪師德清光共。 不識銀河蟄一龍,但看碧樹翔雙鳳。 文藻飛揚蜀大蘇,謫仙天上事非誣。 寶公自識麒麟種,孝穆當年智力孤。 韶陽郡守趙使君,中州正氣摩青雲。 瓊漿潤澤冰雪操,治績不特敷清芬。 前身便是吉祥士,連聯百歲隔紗紋。 修成仁愛筆花發,千尺松根恣茂達。 濯錦池邊月影圓,黃河岸裏波聲濶。 華藏門開帝網正,琉璃塔上懸明鏡。 絃歌旣徹九成臺,霜威先起蟠桃嶺。 龜章力大佛印小,應身大士如飛鳥。 神明披朗器高濬,秘用其權通窈窅。 初揖使若花樹旁,恰如按指河嶽光。 喻法青蓮當晝靜,驅風白石聲琅琅。 品花覓草時相過,不須清磬煩囂墮。 陸亘石頭用一呼,長慶蒲團經七破。 琴鶴儼然清獻公,作詩我與華嚴同。 祝君一語為君壽,自然堅固昆吾銅。
拼音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