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錦城:指成都。
- 霽色:晴朗的天色。
- 丹樓:紅樓。
- 叔度:東漢黃憲,字叔度。
- 驂騑(cān fēi):駕車的馬。
翻譯
錦江上波濤澄澈呈現出晴朗的天色,紅樓上產生傍晚的光輝。江面上兩條水流在暮色中顯得昏暗,橋的影子映襯着天上稀疏的七星。就像還亮着黃憲家的燈火,卓文君的織布機也沒有停下。南邊的道路上有馬車經過,東城的鐘漏聲已很微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傍晚成都城的景象。詩的開篇就展現出了一幅江水澄澈、紅樓被晚霞映照的美麗畫面。接着寫江水與橋影、天空的七星構成了靜謐的氛圍。通過「叔度火」「文君機」的典故,增添了文化內涵和歷史感。末尾兩句寫出了南城道路上的動態和東城鐘聲的細微,動靜結合,使整個畫面更加生動豐富。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觀察力,生動地展現了錦城的傍晚景色,既有着自然景色之美,又有着濃厚的人文氣息。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
楊慎的其他作品
- 《 翠樓吟 · 代送大理蔡太守 》 —— [ 明 ] 楊慎
- 《 早寒 》 —— [ 明 ] 楊慎
- 《 六里菁 》 —— [ 明 ] 楊慎
- 《 沁園春 · 自壽兼謝鈍庵 》 —— [ 明 ] 楊慎
- 《 北橋離席留別趙州諸子 》 —— [ 明 ] 楊慎
- 《 巫山一段雲 》 —— [ 明 ] 楊慎
- 《 池上會心亭初成與客小飲 》 —— [ 明 ] 楊慎
- 《 次姜夢賓登洱水浩然閣韻 》 —— [ 明 ] 楊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