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史祥詩

· 楊廣
伯煚朝繼重,夏侯親遇深。 貴耳唯聞古,賤目詎知今。 早?勁草質,久有背淮心。 掃逆黎山外,振旅河之陰。 功已書王府,留情太僕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伯煚(bó jiǒng):人名,可能是指古代的某位賢人或官員。
  • 夏侯:古代姓氏,這裏可能指某位夏侯氏的官員或貴族。
  • 貴耳:指重視聽聞古代的事蹟或教誨。
  • 賤目:指輕視眼前的事物或現代的情況。
  • ?(yè):同「擪」,壓的意思,這裏指草被壓而依然堅韌。
  • 勁草質:比喻堅強的品質。
  • 背淮心:淮,指淮河,背淮心可能指背離淮河地區的心意,比喻有遠大的志向或決心。
  • 掃逆:掃除叛逆。
  • 黎山: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山脈或地區。
  • 振旅:整頓軍隊。
  • 河之陰:河的南岸,古代稱河流的南岸爲陰。
  • 王府:指朝廷或皇室。
  • 太僕箴:太僕,古代官職名,掌管車馬;箴,規勸、告誡。這裏可能指對太僕的規勸或告誡。

翻譯

伯煚在朝中地位顯赫,夏侯氏對其親厚有加。 我們只重視聽聞古代的事蹟,又怎能輕視眼前的事物呢? 早已壓不垮的堅韌草質,長久以來就有背離淮河的決心。 掃除叛逆於遙遠的黎山之外,整頓軍隊於河的南岸。 功績已被記錄在朝廷之中,留心於對太僕的規勸。

賞析

這首詩是隋煬帝楊廣賜給史祥的詩,詩中通過對古代賢人的讚頌和對堅韌不拔品質的描述,表達了對史祥的讚賞和期望。詩中「貴耳唯聞古,賤目詎知今」一句,既體現了對古代智慧的尊重,也隱含了對現代價值的忽視,反映了作者的歷史觀。後文通過對「勁草質」和「背淮心」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堅韌和遠大志向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史祥的勉勵,也是對後人的啓示。

楊廣

楊廣

即世祖明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文帝次子。開皇二年封晉王,九年統軍滅陳,歷任幷州、揚州總管,鎮守一方。開皇二十年勾結楊素讒陷兄楊勇,奪得太子位。仁壽四年乘父病重殺之自立。即位後,好大喜功,屢興兵戎,窮奢極欲,大興土木。造西苑,置離宮,開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水系;修長城,闢馳道,種種工程所役人民以百萬計,致生產嚴重破壞,饑饉不絕,民怨沸騰,羣雄蜂起。後南巡江都,沉溺酒色,爲宇文化及所殺。在位十四年。 ► 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