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巫山,在重慶巫山縣東。神女廟,巫山上有神女峯,峯下有神女廟。詩人遊覽巫山神女廟,有感於巫山神女的傳說,藉此加以想象,於是寫下了這首描寫神女峯的佳章。
仰望巫山,十二座峯都挺拔秀美,鬱鬱蔥蔥,其中偏偏就那麼一片石頭被人稱爲神女,可見其自有不同尋常的靈異之處。以下便就此“片石”展開想象。早晨霧靄消散,好象神女在閨中拉開了透明的羅帳,春暮時將要凋謝的山花,則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殘妝。夜靜時,星河燦爛,月光皎潔,清楚地聽見神女出行時環佩之響,風雨後,分明聞見神女歸來時通體發出的撲鼻異香。詩人沈浸在此想象中,無疑已爲神女而心醉神迷,於是結尾發出感慨,這神女爲什麼要從九天之上下到人間來與楚襄王約會呢?據宋玉《高唐賦》說,楚襄王遊高唐時,夢見巫山神女,相與歡會,神女自謂“旦爲行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以這樣的疑問式感慨作結,既有戲謔意味,又留下無窮餘韻。
這首詩寫神女峯,以想象取勝,而想象本身則呈漸次升級態勢,頗具特色。開頭極爲清醒,號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開始將霧、花想象成“卷幔”、“殘妝”,但仍着“疑”、“似”二字,五、六句更進一層,佩玉之聲和奇異香味已分明聞聽,結二句更對其加以詰問,神女峯已完全人化了。正是在這樣的想象漸次升級中,詩人逐漸融入神仙境界,詩作也由此透溢出神奇的韻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巫山:山名,在今重慶巫山縣。
- 鬱蒼蒼:形容樹木茂盛,蒼翠的樣子。
- 片石:一塊石頭。
- 亭亭:聳立的樣子。
- 幔(màn):帳幕。
繙譯
巫山十二峰鬱鬱蔥蔥,一塊聳立的石頭被稱作女郎。早晨的霧氣剛散開就像卷起了帳幕,山上的花將要凋謝如同殘畱下的妝飾。在這美好的夜晚星河中似乎能聽到清脆的珮飾聲響,雲聚雨散之時帶著奇異的香氣。神仙爲何在九天之上,卻來到人間與楚襄王相會。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巫山神女廟以及有關傳說。詩的開篇描繪出巫山的蒼翠景象和那片特殊的片石。接著通過描寫晨霧和山花,營造出一種朦朧而美麗的氛圍。後兩句則圍繞著神女的神秘與傳奇展開,“星河好夜聞清珮”寫出了一種奇幻的情境,“雲雨歸時帶異香”給人一種神秘而美妙的感覺。最後一句則表達出一種疑惑和感慨。整首詩意境深遠,既展現了巫山景色的壯美,又融入了神話傳說的元素,富有情思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