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祠夕月壇書事

西皞司分晝夜平,羲和停午太陰生。 鏗鏘揖讓秋光裏,觀者如雲出鳳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西皞(hào):古代神話中的西方之神,掌管秋天。
  • 羲和:古代神話中的太陽神,掌管太陽。
  • 停午:正午。
  • 太陰:月亮。
  • 鏗鏘(kēng qiāng):形容聲音響亮有力。
  • 揖讓:古代的一種禮節,這裏指儀式的莊嚴。
  • 秋光:秋天的景色。
  • 鳳城:指京城。

翻譯

西方之神西皞掌管着晝夜的平衡,太陽神羲和在正午時分,月亮開始顯現。在秋天的光輝中,儀式的莊嚴聲音響亮有力,觀看的人羣如雲般涌出京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夕月壇的盛況。通過神話中的西皞和羲和,詩人巧妙地引入了晝夜平分和日月交替的意象,營造出一種宏大而神祕的氛圍。後兩句則通過「鏗鏘揖讓」和「觀者如雲」的生動描寫,展現了儀式的莊嚴和人們的盛情參與,表達了對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