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張詢齋中晚春

學古編簡殘,懷人江湖永。 非無車馬客,心遠境亦靜。 挽蔬夜雨畦,煮茗寒泉井。 春去不窺園,黄鸝頗三請。 立朝無物望,補外儻天幸。 想乘滄浪船,濯髮晞翠嶺。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字數來作詩,是一種和詩的方式。
  • 張詢齋:詩人朋友的名字,可能是齋號。
  • 編簡:竹簡,古代書寫材料。
  • 江湖永: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
  • 車馬客:有地位或權勢的客人。
  • 心遠:心境超脫,不爲世俗所擾。
  • 挽蔬:採摘蔬菜。
  • :菜地的長條形田塊。
  • :茶。
  • 寒泉井:清涼的井水。
  • 窺園:指遊覽花園,這裏指留戀春色。
  • 黃鸝:鳥名,叫聲悅耳。
  • 物望:衆人期望,指在朝中的聲望。
  • 補外:被貶到地方任職。
  • 滄浪船:寓言中的隱士之舟,比喻歸隱生活。
  • 濯發:洗頭,象徵洗滌塵世。
  • 晞翠嶺:曬乾頭髮於青翠山嶺,表達歸隱願望。

翻譯

研究古籍的生涯已接近尾聲,懷念遠方的朋友,心中充滿漂泊的思緒。 雖然常有達官貴客來訪,但我的心境遠離塵囂,環境也顯得寧靜。 夜晚,我在雨中摘取蔬菜,用清冷的井水烹煮香茗。 春天離去,我不再去花園遊玩,只聽見黃鸝三兩聲呼喚。 在朝堂上我沒有顯赫的地位,或許被外放到邊疆是上天的安排。 想象自己駕着隱士的船,洗盡塵埃,在翠綠的山嶺間曬乾頭髮,尋求解脫。

賞析

這首詩以黃庭堅的視角,描繪了他晚年的生活狀態和心境。首句表達了對古代典籍的研習即將結束,同時流露出對友情的深深懷念。"心遠境亦靜"體現了他對超脫世俗的追求。後半部分通過日常生活的細節,如夜雨採蔬、寒泉煮茗,展現了詩人淡泊的生活態度和對春光流逝的淡然。詩的結尾處,詩人借黃鸝的呼喚和滄浪船的意象,表達了對自己仕途坎坷以及渴望歸隱的感慨,展現了其獨特的文學風格和人生哲學。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