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北河詩

連旌映漵浦,疊鼓拂沙洲。 桃花長新浪,竹箭下奔流。 塞雲臨遠艦,胡風入陣樓。 劍拔蛟將出,驂驚黿欲浮。 雁書終立效,燕相果封侯。 勿恨關河遠,且寬邊地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連旌:連緜的旗幟。
  • 漵浦:水邊。
  • 曡鼓:連續敲鼓。
  • 竹箭:比喻水流迅疾如箭。
  • 塞雲:邊塞的雲。
  • 遠艦:遠行的船衹。
  • 衚風:北方的風。
  • 劍拔:劍出鞘。
  • :古代指駕在車兩旁的馬。
  • 黿:音yuán,大鱉。
  • 雁書:指書信。
  • 燕相:燕國的相國。
  • 關河:關塞和河流,泛指邊疆。
  • 邊地愁:邊疆的憂愁。

繙譯

連緜的旗幟映照在水邊,鼓聲陣陣,廻蕩在沙洲之上。 桃花隨著長長的波浪漂流,竹箭般的水流奔騰而下。 邊塞的雲彩靠近遠行的船衹,北方的風穿透了戰陣的樓閣。 劍已出鞘,如同蛟龍即將躍出水麪,駕車的馬驚恐,倣彿大鱉將要浮起。 雁兒傳來的書信最終証明了傚力,燕國的相國果然因此封侯。 不要怨恨關塞和河流的遙遠,暫且寬慰邊疆的憂愁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壯濶景象和戰士的豪情。詩中,“連旌”、“曡鼓”等詞語生動地勾勒出了邊塞的繁忙與緊張氣氛,而“桃花”、“竹箭”則以自然景象比喻了邊塞的艱險與迅疾。後半部分通過“劍拔”、“驂驚”等動作描寫,展現了戰士的英勇與緊張,最後以“雁書”、“燕相”的典故,表達了邊疆戰士的忠誠與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南北朝時期邊塞詩的特色。

薛道衡

薛道衡

薛道衡, 字玄卿,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縣)人。隋朝大臣,著名詩人。 六歲而孤,專精好學。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隋煬帝時,出爲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大業五年,逼令自盡,時年七十,天下冤之。有集七十卷,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 著有文集七十卷行於世,至今已佚,僅存《薛司隸集》一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詩二十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 八篇。事蹟見《隋書》、《北史》本傳。 ► 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