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早發杜生村至李家口三首 其一
指直難抽韈系纎,僕夫湯沐已晨嚴。
氷生欲助鬚如蝟,氣出堪憎笑似鹽。
一徑鴉叉迷古埭,萬條鵞管挿荒簷。
闗河凍合酸風擊,髣髴沙塲射鏑尖。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湯沐:熱水、熱水洗浴,這裏指僕人燒好熱水洗漱準備好行裝 。
- 晨嚴:清晨整裝待發,準備出行 。
- 須如蝟:鬍鬚如同刺蝟一樣,形容鬍鬚因寒冷僵硬豎起的樣子。 蝟(wèi):刺蝟。
- 笑似鹽:呼吸出的熱氣像鹽一樣,形容天氣嚴寒時呼出的白氣。
- 鴉叉:樹枝,這裏指樹枝縱橫交錯的樣子。
- 古埭(dài):古堤壩。
- 鵝管:鵝毛管,這裏形容屋檐下細長的冰凌。
- 酸風:冷風。
- 鏑(dí)尖:箭頭,形容冷冽如箭的風。
翻譯
手指凍得僵硬,難以抽拉細細的襪帶,僕人已經用熱水洗漱好,清晨就準備好行裝出發。寒冷讓鬍鬚硬得如同刺蝟豎起,呼出的熱氣好像白鹽一般。一條小路被縱橫交錯的樹枝遮蔽,古老的堤壩難以辨認;無數條如鵝毛管般的冰凌垂掛在荒蕪的屋檐下。山河都被嚴寒凍結,冷風如箭般凌厲地吹來,讓人彷彿置身在沙場上,感受着箭頭飛射的鋒芒。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詩人雪晴後清晨從杜生村前往李家口途中的所見所感。開篇「指直難抽襪系纖,僕伕湯沐已晨嚴」,通過自己手指凍僵難以系襪帶這一細節,側面烘托出天氣的嚴寒,同時點出僕人的早早準備,體現出出行的急切。頷聯「冰生欲助須如蝟,氣出堪憎笑似鹽」,以奇特又形象的比喻,將結冰的鬍鬚比作刺蝟,呼出的熱氣比作鹽,生動地展現出嚴寒之態,充滿畫面感。頸聯「一徑鴉叉迷古埭,萬條鵝管插荒檐」,描繪途中景色,小路被雜亂樹枝遮擋、古老堤壩難尋蹤跡,荒檐下掛滿冰凌,營造出一種荒寒而又獨特的氛圍。尾聯「關河凍合酸風擊,彷彿沙場射鏑尖」,把嚴寒的感受與戰場的肅殺聯繫起來,寒風如箭,將旅途的艱苦與內心的感受深化,使整首詩在描寫行旅艱辛與寒天景色之外,更添一份壯闊和激昂之情 ,讀來如臨其境,感同身受。

黃淳耀
明末進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蘊生,號陶庵,又號水鏡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嘉定(今屬上海)人,爲復社成員。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進士,歸益研經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義,淳耀與侯峒曾被推爲首領。城破後,與弟黃淵耀自縊於僧舍。門人私諡貞文。能詩文,有《陶庵集》、《山左筆談》等。
► 494篇诗文
黃淳耀的其他作品
- 《 送雍瞻南都五首 其二 》 —— [ 明 ] 黃淳耀
- 《 和詠貧士七首 其四 》 —— [ 明 ] 黃淳耀
- 《 送雍瞻南都五首 其三 》 —— [ 明 ] 黃淳耀
- 《 宿南有堂有感賦呈龔儉化 》 —— [ 明 ] 黃淳耀
- 《 京邸送龔智淵南歸二首 其二 》 —— [ 明 ] 黃淳耀
- 《 送友人會試三首 其三 》 —— [ 明 ] 黃淳耀
- 《 和雜詩十一首 其十一 》 —— [ 明 ] 黃淳耀
- 《 山村 》 —— [ 明 ] 黃淳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