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嚴式如遊武昌

楚中風物待清詩,君去樊山問酒旗。 天外振衣黄鸖逺,水心題畫白鷗遲。 禰衡詞賦留殘照,陶侃功名入㫁碑。 吟向郡西休感慨,栁條不似折来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楚中:指湖北地區,古時屬楚國地域。
  • 樊山:在湖北鄂州市西,爲當地名勝。
  • 振衣:抖動衣服,常表示一種灑脫、豪邁的姿態。
  • 黃鶴:指黃鶴樓,傳說仙人乘黃鶴來此,故名,是武昌著名景點。
  • 水心:水面中央。
  • 禰衡:東漢末年文學家,以辭賦著稱,曾在武昌活動,後被殺害 。
  • 陶侃:東晉時期名將,爲穩定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功,曾在武昌任職。
  • 郡西:指武昌城西 。

翻譯

湖北的美好風光正等待着美妙的詩篇來描繪,你前往樊山去探尋那飄揚的酒旗。站在天邊搖盪衣袖,遙看飛遠的黃鶴,在水面中央題畫,連那白鷗也好像逗留遲遲。禰衡留下的詞賦在殘陽餘暉中似乎還散發着光芒,陶侃那顯赫的功名被篆刻在斷裂的石碑裏。你在武昌城西吟詩的時候,就別再過分感慨啦,如今的柳條已不像當初我們折下送別時的模樣。

賞析

這首詩是黃淳耀送別友人嚴式如前往武昌時所作。首聯點明友人將去楚地,那裏的風光有待友人的「清詩」去記錄,「問酒旗」爲後文描繪武昌的遊歷增添生活氣息,充滿期待之意。頷聯通過想象奇特的畫面,「天外振衣」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豪邁曠達的氛圍,「水心題畫」則展現出靜謐悠然的意境,一動一靜,既寫出武昌的壯麗景觀,又寄託着對友人此番遊歷的美好遐想。頸聯提及禰衡和陶侃,禰衡詞賦與陶侃功名歷經歲月變遷,前者留下文學財富卻命運坎坷,後者功名顯赫卻也只存於殘碑斷碣,暗示着歷經滄桑,人事無常。尾聯勸友人在武昌城西吟詩時莫要過度感慨,以「柳條不似折來時」呼應送別的主題,看似平淡卻意味深長,既有對過去送別的回憶,又暗示時光流逝,與前文中古今變遷之感相互映襯,傳達出送別時淡淡的憂傷和對人生變化的感嘆,整首詩既飽含對友人的牽掛祝福,又蘊含深邃的歷史和人生的思考,情景交融,意韻悠長 。

黃淳耀

黃淳耀

明末進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蘊生,號陶庵,又號水鏡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嘉定(今屬上海)人,爲復社成員。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進士,歸益研經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義,淳耀與侯峒曾被推爲首領。城破後,與弟黃淵耀自縊於僧舍。門人私諡貞文。能詩文,有《陶庵集》、《山左筆談》等。 ► 4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