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山磬(qìng)**:山間寺院的磬聲,磬是古代打擊樂器。
- 小艇:小船。
- 棹(zhào)發:划船出發,這裏「棹」指船槳,代指划船動作。
- 魚龍氣:江面上水汽如煙,如同魚龍在活動中帶來的氣息。
- 四維:四方,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 形勝:地理形勢優越險要或風景優美之處。
- 一葦:比喻小船,出自《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這裏「一葦古今爭」表示此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 擊楫:敲擊船槳,常用來表示收復失地、立志報國的壯志豪情。出自《晉書·祖逖傳》,祖逖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 洪濤:洶涌澎湃的波濤。 薄暮:傍晚,薄,迫近。
翻譯
微風輕輕吹拂,山間寺院的磬聲悠悠飄落。小船飄蕩在江面,船身與江上的煙霧平齊相接。划動船槳出發,江面上涌起如魚龍活動般的水汽。人在江上隨着日月的運行而前行。在江面上分辨清楚四周優越的地理形勢,這小小一葉扁舟,見證着這片土地古往今來的無數紛爭。此時此刻,敲擊船槳,心中卻茫然不知該向何方前行,只聽到傍晚時分江面上洶涌澎湃的濤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京口道中的所見所感,營造出一種雄渾壯闊且略帶迷茫的意境。開篇「微風山磬落,小艇與煙平」,通過聲音(山磬聲)和畫面(小艇與煙的渾然一體)勾勒出清幽而靜謐的氛圍,爲全詩奠定了基調。中間兩聯「棹發魚龍氣,人隨日月行。四維形勝辨,一葦古今爭」,不僅展現了江上划船時雄渾的氣勢(「棹發魚龍氣」)、時間與空間的交織(「人隨日月行」),還由眼前的風景聯想到此地悠久的歷史與無數的紛爭,將自然之景與歷史興亡緊密結合,拓寬了詩歌的意境與內涵。尾聯「擊楫知何向,洪濤薄暮聲」以景結情,詩人雖有擊楫的豪情,卻不知方向何在,此時傍晚的洪濤聲愈發襯出詩人內心的迷茫與孤獨,表達出對前途的思索和歷史滄桑變遷的感慨,給人以深邃的思考和悠長的回味 ,是一篇情景交融、富有內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