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勸耕有獻兩岐麥者和丁端叔茶使韻

周原膴膴侔歌頌,我訪春郊屆羲仲。 市橋曲屈古招提,媚日暄風傍韉鞚。 布宣德意父老喜,醉飽盤餐兒女共。 眼看秀色壟頭多,風落輕花枝穗重。 東皇生意滿阡陌,不待池塘春草夢。 道傍瑞麥獻者誰,秀出雙枝駭羣衆。 春風和氣下披拂,産出禎祥呈妙用。 我思昔歲旱爲虐,幾度牋天香火供。 懸知政拙漫心勞,自慚弗稱甘泉從。 今年春到一犁雨,是處膏腴飽耕種。 舉趾于耜競東作,剝棗烹葵弭田訟。 三農儻遂富庶樂,四體如忘疴癢痛。 只今貽此來牟喜,大手鋪張煩屈宋。 崆峒有詠拾遺語,茂陵作頌相如諷。 詩成豈待擊鉢催,句惡自慚操管弄。 與君拍手頌豐年,姑置別離傾酒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
  • 膴膴(wǔ wǔ):土地肥沃貌。
  • 侔(móu):相等,齊等。
  • 羲仲:傳說中主春之官。這裏指仲春時節。
  • 招提:寺院。
  • 媚日:明媚的陽光。
  • 暄風:春風。
  • 韉鞚(jiān kòng):鞍韉和繮繩,借指馬。
  • 布宣:傳佈宣揚。
  • 東皇:司春之神。
  • 阡陌:田間小路,這裏泛指田野。
  • 禎祥:吉祥的徵兆。
  • 箋天:向天神上表章奏事。
  • 懸知:料想,預知。
  • 膏腴:肥沃的土地。
  • 舉趾:舉足,這裏指開始耕種。
  • 於耜(sì):修理農具。
  • 東作:指春耕。
  • 剝棗:打棗。剝,通「撲」,擊打。
  • 烹葵:煮葵菜。葵,一種蔬菜。
  • 弭(mǐ):平息。
  • 三農:指從事三種農業生產的人,即山農、澤農、平地農。
  • 儻(tǎng):倘若,如果。
  • 貽(yí):贈送,這裏有帶來之意。
  • 來牟:古時大小麥的統稱。
  • 大手:高手。
  • 屈宋:屈原和宋玉,這裏借指擅長辭賦的文人。
  • 崆峒(kōng tóng):山名,傳說黃帝曾在此問道於廣成子。這裏用典,「崆峒有詠拾遺語」指杜甫有關於崆峒山的詩句。
  • 拾遺:唐代官職名,杜甫曾任左拾遺。
  • 茂陵:漢武帝的陵墓。「茂陵作頌相如諷」說司馬相如有《封禪文》獻給漢武帝。
  • 擊鉢催:古人作詩限時,以敲擊鉢盂爲號。
  • 操管弄:拿着筆寫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寫詩水平不高。

翻譯

廣袤的周原肥沃無比,一直被人們歌頌傳唱,仲春時節我來到郊外踏訪春光。曲折的市橋邊是古老的寺院,明媚的陽光、溫暖的春風傍着我騎行的馬匹。我向父老鄉親傳佈宣揚朝廷的德意,大家都十分歡喜,豐盛的飯菜讓男女老少共同享用,沉醉飽足。放眼望去,田壟間一片秀美的景色,微風輕輕吹過,沉甸甸的花枝和飽滿的穗頭隨風擺動。司春之神讓田野裏充滿生機,不必等待謝靈運夢中那種池塘春草纔有的意境(而春意已盡顯)。路邊獻上瑞麥的人是誰呢?那秀出雙枝的麥子讓衆人驚歎不已。春風帶着和氣輕輕吹拂着,大自然產出這樣吉祥的徵兆,彰顯出奇妙的作用。我回想起過去幹旱肆虐的歲月,好幾次虔誠地向天神上表章訴求,祈求降下甘霖。我深知自己爲政笨拙,白白地勞心費力,還慚愧自己難當朝廷重用。今年春天及時落下春雨,處處肥沃的土地有充足水分可以耕種。大家紛紛拿起農具開始春耕,打來棗子,煮上葵菜,和睦相處,平息了田間的爭訟和矛盾。倘若農民們能夠過上富庶安樂的生活,哪怕我身體承受些病痛也都能忘卻。如今這帶來豐收喜悅的大小麥令人高興,這樣的祥瑞應該讓高手像屈宋那樣的文人來大肆宣揚。就像崆峒山上杜甫留下動人詩句,司馬相如有頌揚漢武帝的《封禪文》一樣。我寫詩可不須像古人那樣擊鉢催促,只是自己文筆粗劣,拿着筆寫作真是自慚形穢。此刻只想與君一起拍手歌頌這豐收的年景,暫且拋開離別的愁緒,盡情地在酒甕中享受歡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仲春時節詩人勸耕的所見所感。開篇描繪周原風光,引出自己郊訪仲春之事。行進途中,市橋邊的招提伴隨着春風暖陽,畫面美好。「布宣德意父老喜」等句,展現出官民共享歡樂的和諧場景。 「眼看秀色壟頭多」幾句生動刻畫了田野間莊稼茁壯成長的景象,凸顯大自然的生機。提及瑞麥,祥瑞之感躍然紙上,也體現出百姓對豐收的期盼。詩中詩人回憶過去幹旱歲月艱難求雨的經歷,與今年春雨及時、農事順利形成鮮明對照,表達對豐收的欣慰以及自身能力的反思。「三農儻遂富庶樂」等句,深刻體現詩人關心農事和民生的情懷,希望百姓能富足安樂。最後借用古代文人之事,說自己雖文筆不佳,仍願與友人一同頌豐年、盡歡暢,情感真摯質樸。整首詩既有細膩的景色描寫,又有對農事和民生深刻的思考,感情真摯,展現出一幅生動的春日勸耕與百姓生活圖卷。

袁說友

宋建寧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嚴,號東塘居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授溧陽主簿。歷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爲吏部尚書兼侍讀。寧宗嘉泰三年,同知樞密院,進參知政事。罷以資政殿學士知鎮江府。奉祠致仕。學問淹博,其疏奏多切時弊,詩文格調清新。任四川安撫使時,嘗命屬官輯蜀中詩文爲《成都文類》。有《東塘集》。 ► 6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