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茯苓粥

· 周砥
荷钁穿雲得茯苓,作糜從此謝膻腥。 齋廚自啟添松火,香韻初浮滿竹庭。 時憶紫芝歌舊曲,尚尋黃獨制頹齡。 今晨暫輟青精飯,與潔方壇詠《玉經》。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荷钁(hè jué):扛着鋤頭。「荷」是扛的意思,「钁」是一種大鋤。
  • 茯苓:一種菌類,可入藥,也可食用。
  • 作糜(zuò mí):煮成粥。「糜」指粥。
  • 謝羶腥:告別肉類等葷腥食物。「羶腥」指肉類散發的氣味,代指葷腥食物。
  • 齋廚:寺院或居家吃素食的廚房。
  • 鬆火:以松木爲燃料的火。
  • 紫芝歌:古歌名。
  • 黃獨:一種植物,可食用。
  • 頹齡:衰老的年紀。
  • 青精飯:一種用南燭樹葉的汁浸米蒸成的飯,久服有延年益壽之功。
  • :潔淨、使……潔淨,此處指懷着潔淨的身心。
  • 方壇:方形的高臺。
  • 玉經:道經。

翻譯

扛着鋤頭穿過雲霧尋得茯苓,煮成茯苓粥從此告別那些葷腥食物。 在素食廚房自己動手點燃鬆火,那茯苓粥剛剛飄出的香氣立刻瀰漫滿整個竹院。 不時回憶起那古老的《紫芝歌》舊曲,還想着尋覓黃獨來延緩衰老。 今天早上暫時停下不吃青精飯,懷着潔淨的身心在方壇邊誦讀《玉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寧靜淡泊、追求自然與養生的生活心境。開篇「荷钁穿雲得茯苓」,生動展現出獲取茯苓這一過程的艱難與詩意,暗示了詩人對自然純粹之物的追求。煮茯苓粥告別羶腥,體現其對素食生活的選擇和對純淨生活的嚮往。「齋廚自啓添鬆火,香韻初浮滿竹庭」幾句,細膩地描寫了在廚房煮茯苓粥的場景,鬆火帶來自然醇厚之感,香氣瀰漫竹庭,營造出一種清幽、閒適的氛圍。詩中提及《紫芝歌》和尋覓黃獨,表明詩人既有對古人超脫追求的共鳴,又在努力探索養生之道以對抗衰老。最後「今晨暫輟青精飯,與潔方壇詠《玉經》」,「暫輟」顯示出生活選擇的隨意和自然,在潔淨的方壇邊詠《玉經》,則進一步凸顯其內心的寧靜和對精神追求的執着。整首詩通過生活中的尋常細節,透露着詩人對自然、養生以及精神修行的熱愛與堅持 。

周砥

元末平江路吳縣人,寓居無錫,字履道。博學工文辭。兵亂避地,至宜興,居馬治家。與治善者多置酒招飲,厭之,一夕留書別治,夜半遁去。歸裏,與高啓、楊維楨等交往。書畫益工。後遊會稽,死於兵亂。有《荊南唱和集》。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