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哭汪夫人

豈料賢媛眞死別,不堪淚下聲吞。 同思相見話寒温。 孀聲悲苦節,噩夢愴離魂。 嘆息交情流水逝,傷懷卻共誰論。 天涯知己幾人存。 容華芳歲盡,霜雪晚心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豈料:怎麼也沒有想到。
  • 賢媛(yuàn):指有德行有才華的女子,這裏指汪夫人。
  • 淚下聲吞:淚水落下,哭聲咽在喉嚨裏,形容極度哀傷。
  • 寒溫:通常指日常生活中的冷暖情況,這裏指代日常的問候交流等。
  • 孀聲:寡婦的聲音,這裏暗示汪夫人去世後家庭的哀傷氛圍 。
  • 苦節:堅守節操,忍受苦難。
  • 愴(chuàng):悲傷。
  • 離魂:指因過度哀傷彷彿魂魄離開軀體,形容極度的痛苦憂愁。
  • 傷懷:傷心。
  • 容華:美好的容貌和年華。
  • 芳歲:美好的歲月,青春年華 。
  • 霜雪晚心尊:在暮年經歷風霜卻依然保持令人尊敬的高尚品格。

翻譯

怎麼也沒料到這位賢德有才華的女子竟真的與我生死訣別,我悲痛得淚水止不住落下,哭聲咽在喉間。曾經想着能與她相見,互相問候生活冷暖。她身爲寡婦堅守着高潔的節操,一生滿是悲苦,如今她逝去,彷彿一場令人悲痛欲絕的噩夢,讓我失魂落魄。

可嘆我們的深厚交情就像流水一樣消逝了,滿心的哀傷卻又能和誰去訴說?在這茫茫天涯間,真正的知己還能剩下幾人?她美好的年華已經終結,然而哪怕歷經歲月霜雪,直到暮年,她的高尚品格依然值得尊崇。

賞析

這首詞是王貞儀爲悼念汪夫人所作,情感真摯深沉、哀婉動人。開篇「豈料賢媛真死別,不堪淚下聲吞」,直接傾訴對友人離世的不可置信與悲痛至極的心情,奠定了整首詞哀傷的基調。「同思相見話寒溫」回憶往昔與友人相處交流的溫暖場景,通過今昔對比,更顯如今生死相隔的哀傷。

下闋「嘆息交情流水逝,傷懷卻共誰論」寫出友情消逝後的孤獨無助,那種無人可傾訴傷痛的寂寞感躍然紙上。「天涯知己幾人存」進一步強化了對知己難覓、失去摯友的遺憾與感慨。

最後「容華芳歲盡,霜雪晚心尊」高度讚揚了汪夫人即便一生歷經滄桑,但至死都保持着高尚的品格。整首詞將悼念之情與對友人的敬重之情融合在一起,語言質樸卻富有感染力,生動地展現了作者對汪夫人深沉的懷念和深厚的情感。

王貞儀

清江蘇上元人,原籍安徽天長,字德卿。諸生詹枚妻。十一歲隨父赴吉林,奔祖父喪,居吉五年,讀書習騎射。旋迴江南,隨家轉徙京師、陝西、湖北、廣東。通天文、算學、醫學,工詩文、繪畫。曾痛斥風水迷信之說。對歲差原理有清晰瞭解,並能駁正前人著作中的錯誤。有《德風亭集》、《星象圖釋》、《籌算易知》、《重訂策算證僞》、《西洋籌算增刪》、《沉痾囈語》等。 ► 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