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朗公:對高僧朗公的尊稱。朗公爲東晉十六國時期高僧,在該地區頗有名望。
- 彈指:佛教名詞,喻時間短暫。這裏借指時間的流逝。
- ****千偈(jì):偈,梵語「偈佗」的簡稱,即佛經中的唱頌詞。千偈形容講經的內容很多、時間很長 。
翻譯
朗公的那一片石頭啊,無論嚴寒酷暑都有人前來虔誠禮拜。時光在講經說法中悄然流逝,漫長的講經結束後,低頭沉思之際,最終又能說出什麼言語。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空靈悠遠的意境。詩的開篇「朗公一片石,禮拜無寒暑」,直接點題,以一種簡潔直白的方式呈現出眼前突兀而又承載着無數信仰的「朗公石」,無論時節變遷,人們對其禮拜的虔誠從未改變,點出了這塊石頭的特殊與神聖,也從側面反映出其歷史底蘊和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後兩句「彈指千偈終,低頭竟何語」筆鋒一轉,用「彈指」寫出時光飛逝,講經說法雖歷經長久,但最後低頭沉思,卻難以用言語表達內心的感悟。彷彿將詩人對佛法、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凝固在這一瞬間,留給讀者無盡的遐想空間。暗示着佛法的深奧難以言表,世間很多感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有一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藝術效果,整首詩充滿了濃厚的宗教氣息和哲學思辨意味 。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徐茂吳司理解事之後三辱過存投贈新詩迥絕輩流泛瀾衆體逾自斐然庶幾不孤黃梅授衣之託矣聊報四章以志區區 》 —— [ 明 ] 王世貞
- 《 送陳子兼遷水部治通州河 》 —— [ 明 ] 王世貞
- 《 書庚戌秋事 》 —— [ 明 ] 王世貞
- 《 歲暮行送周公瑕應聘北上 》 —— [ 明 ] 王世貞
- 《 中丞行當雁門太守 》 —— [ 明 ] 王世貞
- 《 德州渡口 》 —— [ 明 ] 王世貞
- 《 存没口號十六首 其三 梁比部公實 》 —— [ 明 ] 王世貞
- 《 重纪五子篇 其二 吴叅政国伦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