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墨竹

· 楊載
嶰谷陰寒石如鐵,二龍僵立露骨節。 春雷動地萬物活,畏汝飛騰衝石裂。 攢青聚綠生巖幽,海濤聲引風颼颼。 年年三伏林下臥,白晝憀慓如深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嶰(xiè)谷:山谷名,傳說爲黃帝時伶倫取竹製笛處。這裏指幽深的山谷。
  • 僵立:直直挺立。
  • 攢(cuán):聚集。
  • 憀剽(liáo piāo):空虛、悽清的樣子 。

翻譯

在那幽深寒冷的山谷中,石頭堅硬得猶如鐵塊一般。有兩株竹子如僵立的巨龍,毫不掩飾地露出骨節。春雷震動大地,世間萬物都復甦煥發生機,竹子似乎也受到鼓舞,令人害怕它們突然騰飛而起,衝破石頭。青蔥翠綠的竹子聚集生長在這幽靜的山岩之中,風吹過發出如海濤般的聲響,帶來颼颼的涼意。每年三伏天炎熱時,人躺在這竹林之下,就算大白天也覺得像深秋一樣,感到孤寂而涼爽。

賞析

這首《題墨竹》是元代詩人楊載創作的一首題畫詩。詩人緊緊圍繞所畫墨竹展開描寫,起筆描繪竹子生長的環境,「嶰谷陰寒石如鐵」描繪出一種幽深、寒冷且堅凝的氛圍,爲墨竹的出場做鋪墊。「二龍僵立露骨節」,將竹子比作僵立的巨龍,以奇特的想象生動展現出竹子剛勁、挺拔的姿態以及獨特風骨。「春雷動地萬物活,畏汝飛騰衝石裂」進一步發揮想象,由春雷催發生機聯想到竹子在春雷感召下似要飛騰,極富動態感,寫出竹子蘊含的蓬勃活力。「攢青聚綠生巖幽,海濤聲引風颼颼」直觀地描繪了竹林生長的繁茂之態以及風吹竹林發出的聲音,從視覺和聽覺多角度營造出生動的畫面感,讓人好像親眼見到那片幽謐的翠竹。「年年三伏林下臥,白晝憀剽如深秋」則從人的感受寫,體現出竹林的清幽涼爽,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內心的孤寂之感。整首詩用詞精妙,通過豐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生動展現了墨竹的神韻,借竹表達出對自然之物堅韌品格的讚歎以及自身的複雜心境 。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