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中篇

· 楊載
並海無山林,莽莽皆平疇。 君家擇地利,即此營菟裘。 雜樹作藩屏,青紅間綢繆。 其中植橘柚,擁蔽枝葉稠。 盛夏開白花,朱實懸高秋。 飛霜虐萬物,寒風助颼飀。 凌晨察變候,策杖巡維陬。 是何黃金多,暴露宜藏收。 採摘資衆力,轉輸及他州。 子長傳貨殖,謂此同列侯。 上充國家賦,下貽篚筥謀。 千縑可坐致,何必龍陽洲。
拼音

所属合集

#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莽莽(mǎng mǎng):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 菟裘(tú qiú):古代指隱居的地方。
  • 綢繆(chóu móu):緊密纏繞,這裏形容樹木茂密交錯。
  • 橘柚(jú yòu):柑橘類水果。
  • 颼飀(sōu liú):形容風聲。
  • 凌晨(líng chén):天快亮的時候。
  • 變候(biàn hòu):氣候變化。
  • 策杖(cè zhàng):拄着柺杖。
  • 巡維陬(xún wéi zōu):巡視四周的角落。
  • 藏收(cáng shōu):收藏,儲存。
  • 採摘(cǎi zhāi):摘取果實。
  • 資衆力(zī zhòng lì):依靠衆人的力量。
  • 轉輸(zhuǎn shū):運輸。
  • 篚筥(fěi jǔ):古代盛放食物的竹器。
  • 千縑(qiān jiān):古代一種細密的絲織品,這裏指大量的財富。
  • 龍陽洲(lóng yáng zhōu):地名,這裏泛指遙遠的地方。

翻譯

沿海地區沒有山林,只有茂盛的平原。你選擇了一個好地方,在這裏建造了隱居之所。各種樹木作爲屏障,青紅交錯,茂密生長。中間種植着橘子和柚子,枝葉茂密遮蔽。盛夏時開滿白花,秋天時紅果高懸。嚴冬的霜雪摧殘萬物,寒風呼嘯。清晨觀察氣候變化,拄着柺杖巡視四周。爲何有這麼多黃金般的果實,應該收藏起來。採摘需要衆人的力量,運輸到其他州。子長傳記中提到,這些果實如同列侯的財富。上交國家作爲賦稅,下供人們食用。大量的財富可以輕易獲得,何必去遙遠的龍陽洲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沿海平原上的果園景象,通過豐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果園的四季變化和豐收的喜悅。詩中「橘柚」、「白花」、「朱實」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果園的美麗景色和豐富果實。同時,詩人通過對果實的收藏和運輸的描述,表達了對勞動成果的珍視和對國家貢獻的自豪。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自然之美,又體現了人文之思。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