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汝陰作

門掩黄昬染綠苔,那囘踪跡半塵埃。 空庭日莫鳥爭笑,幽徑草深人未來。 數仞假山當户牖,一池春水遶樓臺。 繁花不識興亡地,猶倚䦨干次第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汝陰:古地名,在今安徽阜陽一帶。
  • 黃昏:日落以後到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
  • 那回:那次。
  • 蹤跡:行動所留下可察覺的形跡。
  • 塵埃:飛揚的微小土粒。
  • 日莫:即「日暮」,傍晚。莫,同「暮」(mù)。
  • 數仞:形容比較高。仞,古代長度單位。
  • 假山:園林中用石頭堆砌而成的小山。
  • 戶牖:門窗。牖(yǒu),窗戶。
  • 闌干:同「欄杆」。
  • 次第:依次,一個接一個地。

翻譯

黃昏時分,門悄然掩着,地上已經染上了一層綠苔。想起那次的蹤跡,如今已大半被塵埃掩埋。空蕩蕩的庭院在傍晚時分,鳥兒好似在爭相嘲笑這荒蕪。幽靜的小路雜草叢生,卻再也不見當初的人到來。好幾丈高的假山正對着門窗,一灣春水環繞着樓臺。那些盛開的繁花並不知曉這是歷經興亡變遷之地,依舊依着欄杆依次盛開。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清幽而又帶着淡淡滄桑的氛圍。開篇「門掩黃昏染綠苔,那回蹤跡半塵埃」,描繪出黃昏掩門、綠苔滋生、舊跡蒙塵的景象,奠定了懷舊而傷感的基調。「空庭日莫鳥爭笑,幽徑草深人未來」,通過空庭、日暮、啼鳥、深草等意象,進一步渲染荒蕪寂寥之感,似有物是人非的喟嘆。「數仞假山當戶牖,一池春水繞樓臺」,轉而描寫眼前居處的景緻,假山相對、春水環繞,有一種獨特的美感,但結合前文,又增添了幾分靜謐中的憂傷。最後「繁花不識興亡地,猶倚闌干次第開」,以花的繁盛無知與興衰變遷形成鮮明對比,無情之花與有情之人相互映襯,蘊藉深沉,寄託了詩人對歷史興亡、繁華易逝的感慨,餘味悠長 。

完顏亮

完顏亮

金朝皇帝,女眞完顏部人,本名迪古乃,字元功,後改名亮。遼王完顏宗幹第二子。皇統九年(西元一一五〇年),弒金熙宗自立,當年改元天德,後改貞元、正隆。卽位後以勵官守,務農時等七事詔中外。遷都於燕,稱中都,又改汴梁爲南京。正隆末大舉攻宋,敗於采石,東至瓜洲,兵變被殺。在位十二年。金世宗時降爲海陵郡王,諡號煬,後再降爲海陵庶人。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