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正風雪破窯記 · 第三折

〔中呂·粉蝶兒〕甕牖桑樞,世間窮盡都在此處,有一千個不識消疏。範丹也索移,原憲也索趓,便有那顏回也難住。雖然是人不堪居,我覷的勝蘭堂綠窗朱戶。 〔醉春風〕恨不恨買臣妻,學不學卓氏女,破窯中熬了我數年,多受了些個苦。苦,一飲一啄,事皆前定,也是我一生衣祿。 〔上小樓〕你如今知咱受苦,將咱小覷,怎肯道是連累街坊,帶累親鄰,敗壞風俗。凍殺我,甘心死去,則這個潑傢俬,覷也那是不覷。 〔普天樂〕我這裏猛然觀,擡頭覷,我道是誰家個奸漢,卻原來是應舉的兒夫。咱須是舊有姻,關連着親腸肚,但得個身安樂還家重完聚,問甚麼官不官便待怎的?有一個張良也曾棄印,有一個陶潛罷職,有一個范蠡歸湖。 〔十二月〕走將來朝雲暮雨,似水也那如魚。又無那暖烘烘的被臥,都是些薄溼溼的衣服。明晃晃腰間甚物,怎想你那身上埋伏。 〔堯民歌〕呀,兩三層麻布裏藏珍珠,萬萬丈波心裏釣鰲魚。怕你得官酬志漢相如,倒做了好色荒淫魯秋胡。兒也波夫,冤家問一句,說罷也重完聚。
拼音

賞析

這六支曲子,唱敘劉月娥破窯孤居守志,及呂蒙正中舉歸來完聚的前後情形,表達了月娥對愛情堅貞不渝的情志與高尚的品格。曲辭語言質樸,敘述流暢,情真意實,在以清麗見長的王實甫劇曲中,別具特色。 〔粉蝶兒〕是劉月娥孤居破窯時述志。“甕牖桑樞,世間窮盡都在此處,有一千個不識消疏。”“甕牖桑樞”,指以破陶罐之口爲窗,以桑枝爲戶樞;“一千個不識消疏”,指千種萬種難以形容的蕭條冷落之狀,這些都是極言其貧窮。接着作者引古代有名的三位貧士作一反襯:“範丹也索移,原憲也索趓,便有那顏回也難住”。範丹是東漢高士,賣卜樑沛之間,居徒四壁,有時絕粒,但處之泰然;原憲爲孔子子弟,家貧,蓬戶甕牖,匡坐而絃歌;顏回亦孔子子弟,貧居陋巷,簞食瓢飲,不改其樂。“索”,須,得。“趓”,即躲。“索移”、“索趓”,指貧居艱苦環境難以堅持而欲遷移、躲避它處。連範丹等三個賢人高士都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可見窮陋之極。“雖然是人不堪居,我覷的勝蘭堂綠窗朱戶”,一句卻陡起一轉。“覷”,看。“蘭堂”、“綠窗”、“朱戶”,均指榮華富貴的生活環境。劉月娥原爲豪門小姐,“萬百貫家緣過活”,“蘭堂綠窗朱戶”就是她原來家居時的生活。但她爲了愛情,寧可棄之不顧,決然隨呂蒙正來到破窯。這一句乃是此曲命意所在,正說明月娥情之摯、志之堅。劉月娥有自己的愛情追求,她要尋一個“心慈善、性溫良、有志氣、好文章”的丈夫,對貧富則不計較:“夫妻相待貧和富有何妨。”所以,當她父親阻止她與呂蒙正的婚姻時,她便說:“你孩兒受的苦,好共歹我嫁他”、“不戀鴛衾象牀,繡幃羅帳”、“你孩兒順心處就是天堂”,可謂一往情深,矢志不渝。蒙正離家赴考後,她孤居破窯,不僅沒有絲毫動搖,而且還把它看成“勝蘭堂綠窗朱戶”,足見其思想境界之高。 〔醉春風〕一曲是自我勵志。“恨不恨買臣妻,學不學卓氏女,破窯中熬了我數年,多受了些個苦。”西漢朱買臣家貧,其妻以買臣賣薪行誦爲恥,終不堪貧苦,離異改嫁。卓文君新寡,與司馬相如相愛私奔,囊中空澀,賣酒度日,後來相如發跡,夫妻恩愛。歷史上兩對患難夫妻的正反對比,恰似一面鏡子,照出人間是非。但劉月娥與以上二人情況又有不同,買臣妻是自棄夫婿,而卓氏女雖貧卻能與夫在一起,月娥則既貧且孤,所以“恨不恨買臣妻,學不學卓氏女”,是說自己無買臣妻之恨,卻又學不得卓氏女能與丈夫歡聚。由此而牽出“破窯中熬了我數年,多受了些個苦”二句。這“熬”字,包含了她對丈夫的思念和生活中的飢寒辛酸。月娥最後唱道:“苦,一飲一啄,事皆前定,也是我一生衣祿。”“啄”,原指鳥類用嘴夾食東西,這裏“一飲一啄”是指一粥一飯的日常生活。“衣祿”,指衣食福祿。這幾句是說,自己一生的衣食福祿,都是前世註定的,這與第一折〔金盞兒〕曲中所唱的“貧和富是我命福”是一個意思。這雖然帶有宿命論的色彩,但對一個歷盡艱難的苦女子來說,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自我慰勉。 〔醉春風〕後有一段科白寫呂蒙正離別十來年後,考取頭名狀元除任本處縣令歸來,爲了試探月娥是否貞節守志,先叫媒婆帶了一隻金釵、一套衣服去破窯說媒,誑說呂蒙正已死,有個過路客官約月娥前去陪酒。月娥聽後異常憤怒,對媒婆唱〔上小樓〕:“你如今知咱受苦,將咱小覷,怎肯道是連累街坊,帶累親鄰,敗壞風俗。”“小覷”,即小看。“連累”、“帶累”,義同,指牽累影響。月娥對媒婆勸她離異改嫁怒不可忍,說這是乘人之危,欺我孤苦,說出這樣的話,連累街坊鄰里都擔敗壞風俗之名。她明確表示:“凍殺我,甘心死去,則這個潑傢俬,覷也那是不覷”,“潑傢俬”,潑天的傢俬,即豪富的家財。意爲:不要說這金釵、衣服,就是千萬家財,我寧可凍死餓死,連看也不要看。這支曲子語言通達明快,酣暢淋漓,表達了疾惡如仇的感情和至死靡它的信念。 媒婆被月娥趕出門後,更換了衣裝的呂蒙正進了窯門,怒氣未消的月娥以爲來了個心懷歹意的奸漢,上前就要打他,後經呂蒙正說明真相,這才渙然冰釋。〔普天樂〕一曲便是此時所唱。“我這裏猛然觀,擡頭覷,我道是誰家的奸漢,卻原來是應舉的兒夫”。“猛然觀”,是初看;“擡頭覷”,是細視,果然是自己的丈夫歸來。這裏,從初看、細視,到釋疑、認夫的過程寫得十分細緻真實,切合當時的情景。接着唱道:“咱們是舊有姻,關連着親腸肚”,抒發出夫妻間關連思念的深情。“舊有姻”,指已有年數的夫妻感情。“親腸肚”,指彼此間心靈相通,不可分離。這時,呂蒙正爲了進一步考驗月娥,又誑說:“小姐,我如今落薄了,不曾得官”,月娥聽後,非但沒有絲毫失望之感,而且來個反詰:“便落薄何如?”接着唱出了“但得個身安樂還家重完聚,問甚麼官不官便待怎的?”這種心情,與《西廂記·長亭分別》中鶯鶯與張生說的一樣:“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其實,早在蒙正上京考試時,月娥就曾表示:“若得官呵,你爲義夫,妾爲節婦”,若考不得官,“我可也怨不得你”。如果和朱買臣妻嫌貧棄夫相比,品格高下,真有天壤之別。其中蘊含的以感情爲夫妻紐帶的思想,尤其光彩。“有一個張良也曾棄印,有一個陶潛罷職,有一個范蠡歸湖”,這又進了一層。張良助漢高祖平定天下,功成身退;陶淵明不願爲五斗米折腰,辭官退隱;范蠡助越王勾踐發憤圖強打敗吳國後,也攜西施隱入五湖。列舉這些歷史人物棄官隱退的故事,是說明功名利祿不值得留戀。這不僅是月娥的自我表白,而且也是對丈夫的勸慰。同時也不妨視爲作者的借題發揮,反映了元代下層文人普遍無意官場的心聲。 〔十二月〕一曲抒寫夫妻重會時的喜悅深情。“走將來朝雲暮雨,似水也那如魚。”“朝雲暮雨”,用宋玉《高唐賦》典故。與“似水也那如魚”,均比喻夫婦兩情相愛相娛。“也那”,句中襯字,有調節音調語氣的作用。三、四兩句轉向寫“貧寒”:“又無那暖烘烘的被臥,都是些薄溼溼的衣服”,夫妻將如何同居共處?“暖烘烘”、“薄溼溼”一無一有,相對相襯,更見窮極之狀。這裏值得注意的是:月娥孤居破窯十餘載都能安貧自樂:“雖然人不堪居,我覷的勝蘭堂綠窗朱戶”,爲什麼丈夫歸來頓生感慨呢?這正好說明月娥心地的善良,對丈夫關懷的深切。這裏,她將與丈夫久別重逢之喜與眼前破窯貧寒之狀進行了對照映襯,寫出了喜中含悲的心情。五六兩句寫“疑”:“明晃晃腰間物,怎想你那身上埋伏。”當久別重逢的夫婦親密接觸時,月娥突然發現了丈夫腰間隱藏着一個“明晃晃”的東西,然而不知是何物?這支短短六句的曲子,由“喜”而“愁”,由“愁”而“疑”,跌宕曲折,變化有致。 〔堯民歌〕敘述劉月娥對呂蒙正的疑慮。“呀,兩三層麻布裏裹珍珠”,因珍珠而猜想丈夫一定已經“萬萬丈波心釣鰲魚”,中舉得官了。“釣鰲”,典出《列子·湯問》,謂渤海東有五座神山,仙聖所居,天帝使十五隻巨鰲舉首戴之,後有龍伯國大人,一釣而得六鰲,於是神山中的岱與、吳嶠二山流於北極,沉入大海。後即以“釣鰲”比喻豪邁的舉止或遠大的抱負。這裏謂丈夫功名已遂,本屬喜事,但月娥想起了剛纔過路客官說媒一事,於是就產生對丈夫的懷疑:“怕你得官酬志漢相如,倒做了好色荒淫魯秋胡。”她說怕只怕你得官酬志與漢司馬相如一樣,但道德行爲卻如魯國的秋胡。秋胡與妻婚後五天即外出做官,五年後歸來,見路旁有美女子採桑,便欲調戲,待回家,知被戲弄者即爲己妻;妻因秋胡之行爲而羞憤,投河而死。月娥聯想到剛纔媒婆用金釵、衣服勸媒之事,懷疑“過路客官”可能就是眼前丈夫,他是否也像秋胡一樣見異思遷,用情不專呢?歡悅突然變爲憂慮:“兒也波夫,冤家問一句,說罷重完聚。”“兒也波夫”,即兒夫。“也波”句中襯字。“冤家”,對所愛之人的暱稱,爲愛極的反語。她要丈夫先把情況說清楚,然後纔好夫妻完聚。可見她對丈夫在愛情問題上的是非原則是十分明確的。接着,蒙正作了回答:“小姐,我不瞞你說,我故意試探你,那媒婆也是我使他來,誰想小姐一片貞節之心,我除了本地縣令,着我衣錦還鄉。”至此,一場疑慮煙消雲散,最後月娥在〔尾聲〕中唱出了:“今日個顯耀你那裏奪來的富,折準我那從前受過的苦。”夫妻終於歡聚重圓。 上述六支曲子,從劉月娥丈夫別後孤居述懷,艱難歲月中自勉勵志,歷經考驗中志堅心固,到夫妻重逢完聚時的情景,組成了一個個戲劇矛盾,波瀾迭起,引人入勝,人物性格也不斷鮮明豐富起來。曲辭或引用典故,或比喻映襯,或討論反詰,理順情至,流暢自然,風趣橫生,塑造了一個不畏艱難,忠於愛情的女性形象。尤其是一個出身於豪門的小姐,始終安貧守志,對愛情忠貞不渝,更爲難得。幾百年來,這個人物一直爲羣衆所喜愛,許多地方劇種如莆仙戲、梨園戲、川劇、湘劇、祁劇等亦都有以此故事爲題材的劇本或摺子戲,可見其流傳之廣泛久遠。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甕牖桑樞:用破甕做窗戶,用桑木做門軸,形容家境貧寒。甕,wèng。牖,yǒu。樞,shū。
  • 消疏:冷清,冷落。
  • (duǒ):同“躲”。
  • 衣祿:福祿。

繙譯

〔中呂·粉蝶兒〕用破甕做窗戶用桑木做門軸,世間的窮睏都在這裡了,有一千個人都不懂得這有多麽冷清。範丹也想要離開,原憲也想要躲避,就算是顔廻也難以呆住。雖然這是人不能忍受居住的地方,但我看它勝過那華麗的堂屋、綠色窗扉和硃紅門戶。 〔醉春風〕悔恨不悔恨像硃買臣的妻子那樣,學不學卓文君那樣,我在這破窰中熬了數年,多受了好多苦啊。苦啊,一飲一啄,事情都早已注定,這也是我一生的福祿。 〔上小樓〕你如今知道我受苦,就把我小看,怎肯說是連累了街坊,牽累了親鄰,敗壞了風俗。凍死我,我甘心死去,衹是這個破家業,看它還是不看它呢。 〔普天樂〕我這裡猛然一看,擡頭一瞧,我說是誰家的壞蛋,卻原來是應考擧人的丈夫。我們本來是舊有婚姻,關系著親人間的情意,但衹要能身躰安樂廻家重新團聚,琯它什麽官不官又能怎麽樣呢?有一個張良也曾放棄官印,有一個陶淵明辤去官職,有一個範蠡廻歸太湖。 〔十二月〕走過來又像是朝雲暮雨,像水一樣又像魚一樣。又沒有那煖烘烘的被窩,都是些薄溼溼的衣服。明晃晃的在腰間是什麽東西,怎麽想到你身上藏著些什麽。 〔堯民歌〕呀,兩三層麻佈裡藏著珍珠,在萬萬丈深的波浪心裡釣鼇魚。怕你像漢代的司馬相如那樣得到官職實現志曏,卻變成了好色荒婬的魯鞦衚。兒呀夫君,冤家我問你一句,說完就重新團聚。

賞析

這段曲詞主要展現了一個身処睏境的女子複襍的內心和艱難的生活処境。她雖身処破窰中,受盡苦難,但依然有著自己的堅靭和驕傲。她對丈夫外出求官的態度既包含著埋怨,又有著對親情人倫的期待和重眡,表達了她對婚姻和生活的獨特理解。曲中通過生動的描述,如“甕牖桑樞”“凍殺我”等,突出了環境的艱苦。同時又用前人的事例,如張良、陶淵明、範蠡等,來表達自己對功名富貴的一種淡看。整躰情感真摯,生動地描繪出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態。

王實甫

王實甫

元大都人,字德信。一說名德信。生平事蹟不詳。工樂府。所作雜劇、散曲散佚甚多,據《錄鬼簿》載,存《拜月亭》、《嬌紅記》等十四種。今僅存《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三種及散曲數套。其中《西廂記》最爲出名,被後人推爲北曲第一。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