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過秦下(事勢)
秦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循津關,據險塞,繕甲兵而守之。然陳涉率散亂之衆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鋤耰白梃,望屋而食,橫行天下。秦人阻險不守,關樑不閉,長戟不刺,強弩不射,楚沛深入,戰於鴻門,曾無藩籬之難。於是山東諸侯並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其三軍之衆,要市於外,以謀其二。羣臣之不相信,可見於此矣。
子嬰立,遂不悟。借使子嬰有庸主之材,而僅得中佐,山東雖亂,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宜未絕也。秦地被山帶河以爲固,四塞之國也。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爲諸侯雄。此豈世賢哉,其勢居然也。且天下嘗同心並力攻秦矣,然困於嶮岨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秦雖小邑,伐並大城,得阨塞而守之。諸侯起於匹夫,以利會,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親,其名未附,名曰亡秦,其實利之也。彼見秦阻之難犯,必退師,案土息民以待其弊。承解誅疲以令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貴爲天子,富有四海,而身爲禽者,救敗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合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臣不上聞,豈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霸徵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餘載不絕,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由是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
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之師也。”是以君子爲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拼音

賈誼
賈誼,又稱賈生、賈太傅、賈長沙,漢族,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爲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爲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爲樑懷王太傅。樑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33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爲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後世因而往往把賈誼與屈原並稱爲“屈賈”。
賈誼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深受莊子與列子的影響。散文的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評論時政,風格樸實峻拔,議論酣暢,魯迅稱之爲“西漢鴻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其辭賦皆爲騷體,形式趨於散體化,是漢賦發展的先聲,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爲著名。
► 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