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鞏秀才序

廣文曾生,來自南豐,入太學,與其諸生羣進於有司。有司斂羣材,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棄之;雖有魁壘[插圖]拔出之材,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則棄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過反同衆人嘆嗟愛惜,若取捨非己事者,諉曰:“有司有法,奈不中何。”有司固不自任其責,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責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則往往失多而得少。 嗚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況若曾生之業,其大者固已魁壘,其於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棄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進,不罪有司,告予以歸,思廣其學而堅其守。予初駭其文,又壯其志。夫農不咎歲而菑播是勤,其水旱則已;使有一獲,則豈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數十萬言來京師,京師之人無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幹也。予豈敢求生,而生辱以顧予。是京師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獨餘得也。於其行也,遂見於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賀餘之獨得也。
拼音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