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拼音

譯文

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麼逍遙。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着船兒在湖上飄蕩。無風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盪漾。看,被船兒驚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注釋

採桑子:又名醜奴兒,羅敷媚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闋各四句三平韻。 輕舟:輕便的小船。 短棹:划船用的小槳。 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陽市西北。 綠水:清澈的水。 逶迤(wēiyí):形容道路或河道彎曲而長。 隱隱:隱約。 笙歌:指歌唱時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這裏形容水面光滑。 漣漪(liányī):水的波紋。 沙禽:沙洲或沙灘上的水鳥。

這首詞以輕鬆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颍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全詞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清新可喜。

賞析

這組《採桑子》從不同側面描寫了「水深莫測,廣袤相齊」(《正德潁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從中折射出歐陽修掛冠退隱後從容自適的閒雅心理。 這首詞是《採桑子》組詞中的一首。描寫四季風景是歐陽修《採桑子》組詞的重要內容。這首名列第一,寫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風景與心情,動感與靜態,視覺與聽覺,兩兩對應而結合,形成了一道流動中的風景。全詞以輕鬆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以「輕舟」作爲觀察風景的基點,舟動景換,但心情的愉悅是一以貫之的。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 上闋主要寫堤岸風景,筆調輕鬆而優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將休閒的意思委婉寫出,因爲是短棹,所以輕舟緩慢而悠閒地飄蕩在湖面上,遊人有足夠的時間來觀賞兩岸春色。「綠水逶迤,芳草長堤」兩句寫足由湖心經水面到堤岸,再整體向遠處推進的動態畫面。而「隱隱笙歌處處隨」一句又從聽覺的角度將西湖的歡樂情調刻畫了出來,「隱隱」和「處處」都凸顯出輕舟的流動感。 下闋的視點收束,主要寫「綠水逶迤」。過片寫水面平滑,「無風」二字爲樞機所在,蓋正因無風,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遊人「不覺船移」,其間不僅有詩情,而且合乎邏輯。結拍寫船動驚禽,劃破了湖面的平靜,爲這一趟悠閒之旅平添了一個興奮點。大概沙禽久已習慣於西湖的平滑,所以輕舟帶來的小小漣漪,就足以驚起沙禽而掠岸飛過。視點也因此由近到遠,再向高處延伸,將立體而富有動感的西湖呈現在讀者面前。全詞以輕舟的行進爲線索,漸次寫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徵,並將遊人之悠閒意趣融入其中,輕舟短棹、綠水芳草、遊人笙歌與驚飛沙禽,「西湖好」在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全詞描繪了春日的潁州西湖,景色是那樣引人入勝,綠水蜿蜒曲折,長堤芳草青青,春風中隱隱傳來柔和的笙歌聲。水面波平如鏡,不待風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動。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有很的強吸引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短櫂(zhào):劃船用的小槳。
  • 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蜿蜒曲折。
  • 琉璃:一種光滑細膩的材料,這裡形容水麪平滑光亮如同琉璃。

繙譯

輕便的小船,短小的船槳,在西湖上遊玩真好,碧綠的湖水緜延曲折,長堤上香草繁茂,隱隱傳來的笙歌之聲処処相隨。沒有風的時候水麪像琉璃一樣光滑,不覺得船在移動,衹微微地泛起漣漪,驚起沙灘上的水鳥貼著岸邊飛去。

賞析

這首詞生動描繪了西湖的清幽之美。上闋寫西湖的景色,綠水逶迤,芳草長堤,再加上隱隱傳來的笙歌,營造出一種清麗而又充滿生機的氛圍。下闋著重寫水麪的平滑甯靜,“無風水麪琉璃滑”一句,以琉璃作比,形象地展現了水麪的質感,接著寫船的移動幾乎不被察覺,衹細微地攪動起漣漪,而最後沙禽因船的驚動而掠岸飛,更增添了動態之美。全詞境界清新,動靜結郃,躰現出作者對西湖景色的喜愛和對自然的感悟。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