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 第七章 · 三辯
程繁問於子墨子曰:“夫子曰:‘聖王不爲樂。’昔諸侯倦於聽治,息於鐘鼓之樂;士大夫倦於聽治,息於竽瑟之樂;農夫春耕、夏耘、秋斂、冬藏,息於聆缶之樂。今夫子曰:‘聖王不爲樂’,此譬之猶馬駕而不稅,弓張而不弛,無乃非有血氣者之所不能至邪!”
子墨子曰:“昔者堯舜有茅茨者,且以爲禮,且以爲樂。湯放桀於大水,環天下自立以爲王,事成功立,無大後患,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護》,又修《九招》。武王勝殷殺紂,環天下自立以爲王,事成功立,無大後患,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象》。周成王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騶虞》。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湯;成湯之治天下也,不若堯舜。故其樂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觀之,樂非所以治天下也。”
程繁曰:“子曰:‘聖王無樂。’此亦樂已,若之何其謂聖王無樂也?”子墨子曰:“聖王之命也,多寡之,食之利也。以知飢而食之者,智也。因爲無智矣。今聖有樂而少,此亦無也。”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程繁問墨子說:“先生曾經說過:‘聖王不作音樂。’以前的諸侯治國太勞累了,就以聽鐘鼓之樂的方式進行休息;士大夫工作太累了,就以聽竽瑟之樂的方式進行休息;農夫春天耕種、夏天除草、秋天收穫、冬天貯藏,也要借聽瓦盆土缶之樂的方式休息,現在先生說:‘聖王不作音樂。’這好比馬套上車後就不再卸下,弓拉開後不再放鬆,這恐怕是沒有血氣的人所不能做到的吧!”
墨子說:“以前堯舜只有茅草蓋的屋子,所謂禮樂不過如此。後來湯把桀放逐到大水,統一天下,自立爲王,事成功立,沒有大的後患,於是就承襲先王之樂而自作新樂,取各爲《護》,又修《九招》之樂。周武王戰勝殷朝,殺死紂王,統一天下,自立爲王,沒有了大的後患,於是襲先王之樂而自作新樂,取名爲《騶虞》。周成王治理天下不如武王;周武王治理天下不如成湯;成湯治理天下不如堯舜。所以音樂逾繁雜的國王,他的治績就逾少。由此看來,音樂不是用來治理天下的。”
程繁說:“先生說:‘聖王沒有音樂。’但這些就是音樂,怎麼能說聖王沒有音樂呢?”墨子說:“聖王的教令:凡是太盛的東西就減損它。飲食於人有利,若因知道飢而吃的就算是智慧,也就無所謂智慧了。現在聖王雖然有樂,但卻很少,這也等於沒有音樂。”
序
本篇通過墨子與程繁對音樂的討論,強調聖人治理天下重在事功,反對追求音樂享受。這對批判當時統治者的享樂生活有現實意義。
聆:通“鈴”。
墨子
墨子 ,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爲核心,以節用、尚賢爲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爲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爲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蹟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 56篇诗文
墨子的其他作品
- 《 墨子 · 第五章 · 七患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章 · 經(上)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五十八章 · 備水 》 —— [ 周 ] 墨子
- 《 脩身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八章 · 尚賢(上)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章 · 法儀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三十九章 · 非儒(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二章 · 經說(上) 》 —— [ 周 ] 墨子
相关推荐
- 《 墨子 · 第三章 · 所染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十七章 · 非攻(上)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四章 · 大取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二十六章 · 天志(上)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五章 · 七患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十二章 · 備穴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十五章 · 兼愛(中)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三十七章 · 非命(下) 》 —— [ 周 ]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