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 第八章 · 尚賢(上)
所属合集
譯文
你提供的內容並非古詩詞,而是一篇文言文。以下是對這段內容的翻譯和賞析:
註釋
- 尚賢:崇尚賢能的人。
- 王公大人:指統治者。
- 治厚:治理得好。
- 治薄:治理得不好。
- 辯:通「辨」,有分辨、善辯的意思。
- 道術:道德學術。
- 闢:通「避」。
- 農與工肆之人:農民和工匠、商人等。
- 殿賞:定賞賜的高下。
- 罝(jū)罔:捕獸的網。
翻譯
墨子說:「現在治理國家的王公大人,都希望國家富強,人口衆多,刑政得到治理。然而卻不能富強而得到貧窮,不能人口衆多而得到減少,不能治理得好而得到混亂,這就是根本上失去了他們所想要的,而得到了他們所厭惡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墨子說:「這是因爲治理國家的王公大人不能以崇尚賢能使用賢能來治理國家。所以國家中有很多賢良之士,那麼國家的治理就好;賢良之士少,那麼國家的治理就差。所以統治者的重要事務,就在於使賢能的人增多而已。」 (有人)說:「那麼使賢能的人增多的方法是怎樣的呢?」墨子說:「比如想要使自己國家善於射箭駕車的人增多,一定要使他們富裕、尊貴、敬重、讚譽他們,這樣國家中善於射箭駕車的人就可以增多了。何況還有那些德行深厚、言談善辯、知識廣博的賢良之士呢!這些本來就是國家的珍寶、社稷的輔佐,也一定要使他們富裕、尊貴、敬重、讚譽他們,這樣國家的優秀人才也就可以增多了。」所以古代聖王治理國家時,(會)說:「不義的人不能使他富裕,不義的人不能使他尊貴,不義的人不能與他親近,不義的人不能與他接近。」因此國家的富貴之人聽到了,都回去思考說:「以前我所依靠的是富貴,現在君主推舉義舉不迴避貧賤,那麼我不能不踐行義。」親近的人聽到了,也回去思考說:「以前我所依靠的是親近,現在君主推舉義舉不迴避疏遠,那麼我不能不踐行義。」接近的人聽到了,也回去思考說:「以前我所依靠的是接近,現在君主推舉義舉不迴避遠方,那麼我不能不踐行義。」遠方的人聽到了,也回去思考說:「我以前以爲遠方沒有依靠,現在君主推舉義舉
賞析
這段文字主要論述了墨子的尚賢思想。他強調要使國家富強、治理得好,就必須重視賢能之人,要讓賢良之士增多。通過舉一些例子說明使賢才增多的方法,如給予他們富貴、尊榮等。同時借古代聖王之口表明義是重要的原則。並且闡述了尚賢對於國家治理的重要性,即得賢才則可使謀劃不困難、身體不勞累、名聲確立、功業成就等。從文字表達上,邏輯較爲清晰,先提出問題,分析原因,進而闡述具體做法和意義,體現出墨子對治理國家和用人之道的深刻思考。他的尚賢主張對於當時打破貴族世襲壟斷、選拔真正有才能的人蔘與國家治理有着積極的意義。
墨子
墨子的其他作品
- 《 墨子 · 第六十九章 · 旗幟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三十五章 · 非命(上)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一章 · 親士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二十八章 · 天志(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五十三章 · 備高臨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七章 · 三辯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五十八章 · 備水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三十九章 · 非儒(下) 》 —— [ 周 ] 墨子
相关推荐
- 《 墨子 · 第十二章 · 尚同(中)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五十三章 · 備高臨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十九章 · 非攻(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九章 · 尚賢(中)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九章 · 魯問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三十九章 · 非儒(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七章 · 貴義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十三章 · 備蛾傅 》 —— [ 周 ]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