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 第二十一章 · 節用(中)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聖人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彼其愛民謹忠,利民謹厚,忠信相連,又示之以利,是以終身不饜,歿世而不卷。古者明王聖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此也。”
是故古者聖王制爲節用之法,曰:“凡天下羣百工,輪車鞼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諸加費不加於民利者,聖王弗爲。
古者聖王制爲飲食之法,曰:“足以充虛繼氣,強股肱,耳目聰明,則止。不極五味之調、芬香之和,不致遠國珍怪異物。”何以知其然?古者堯治天下,南撫交阯,北降幽都,東、西至日所出、入,莫不賓服。逮至其厚愛,黍稷不二,羹胾不重,飯於土塯,啜於土形,鬥以酌,俯仰周旋,威儀之禮,聖王弗爲。
古者聖王制爲衣服之法,曰:“冬服紺之衣,輕且暖;夏服綌之衣,輕且凊,則止。”諸加費不加於民利者,聖王弗爲。
古者聖人爲猛禽狡獸暴人害民,於是教民以兵行。日帶劍,爲刺則入,擊則斷,旁擊而不折,此劍之利也。甲爲衣,則輕且利,動則兵且從,此甲之利也。車爲服重致遠,乘之則安,引之則利,安以不傷人,利以速至,此車之利也。古者聖王爲大川廣谷之不可濟,於是利爲舟楫,足以將之,則止。雖上者三公、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飾,此舟之利也。
古者聖王制爲節葬之法,曰:“衣三領,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深不通於泉,流不發泄,則止。”死者既葬,生者毋久喪用哀。
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宮室之時,因陵丘堀穴而處焉。聖王慮之,以爲堀穴,曰:冬可以避風寒,逮夏,下潤溼上熏烝,恐傷民之氣,於是作爲宮室而利。然則爲宮室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其旁可以圉風寒,上可以圉雪霜雨露,其中蠲潔,可以祭祀,宮牆足以爲男女之別,則止。”諸加費不加民利者,聖王弗爲。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墨子說道:“古代的明王聖人所以能統一天下、長於諸侯的原因,是他們愛護百姓確實盡心,利於百姓確實豐厚,忠信結合,又把利益指示給百姓。所以終身對此都不厭煩,臨死前還不厭倦。古代的明王聖人所以能統一天下、長於諸侯的原因,即在於此。”
所以古代聖王定下節用的法則是:“凡是天下百工,如造輪車的、制皮革的、燒陶器的、鑄金屬的、當木匠的,使各人都從事自己所擅長的技藝,只要足以供給民用就行。”而那種種只增加費用而不更有利於民用的,聖王都不做。
古代聖王制定飲食的法則是:“只要能夠充飢補氣,強壯手腳,耳聰目明就行了。不窮極五味的調和與氣味芳香,不招致遠國珍貴奇怪的食物。”怎麼知道是這樣呢?古時堯帝治理天下,南面安撫到交阯,北面降服到幽都,東西兩面直到太陽出入的地方,沒有誰敢不歸服的。及至他最喜愛的,飯食沒有兩種,肉食不會重複,用土鎦吃飯,用土鉶喝湯,用木勺飲酒,對俯仰周旋等禮儀,聖王不去做。
古代聖王制定做衣服的法則是:“冬天穿的天青色的衣服,輕便而又暖和;夏天穿細葛或粗葛布的衣服,輕便而又涼爽,這就可以了。其他種種只增加費用而不更加利於民用的,聖王不去做。
古代聖王因爲看到兇禽狡獸殘害人民,於是教導百姓帶着兵器走路。每日帶着劍,用劍刺則能刺入,用劍砍則能砍斷,劍被別的器械擊了也不會折斷,這就是劍的好處。鎧甲穿在身上,輕巧便利,行動時方便又順意,這是甲衣的好處。用車子載得重行得遠,乘坐它很安全,拉動它也便利,安穩而不會傷人,便利而能迅速到達,這是車子的好處。古代聖王因爲大河寬谷不能渡過,於是製造船槳,足以行駛,就可以了。即使上面的三公、諸侯到了,船槳也不加更換,掌渡人也不加裝飾。這是船的好處。
古代聖王制定節葬的法則是:“衣三件,足夠使死者骸骨朽爛在裏面;棺木三寸厚,足夠使死者肉體朽爛在裏面。掘墓穴,深到不及泉水,又不至使腐氣散發於上,就行了。”死者既已埋葬,生者就不要長久服喪哀悼。
古代人類產生之初,還沒有宮室的時候,依着山丘挖洞穴而居祝聖人對此憂慮,認爲挖的洞穴雖然冬天可以避風寒,但一到夏天,下面潮溼,上面熱氣蒸發,恐怕傷害百姓的氣血,於是建造房屋來便利。既然如此,那麼建造宮室的法則應該怎樣呢?墨子說道:“房屋四邊可以抵禦風寒,屋頂可以防禦雪霜雨露,屋裏清潔,可供祭祀,壁牆足以使男女分別生活,就可以了。其他各種只增加費用而不更加有利於民用的,聖王不去做。”
墨子
墨子 ,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爲核心,以節用、尚賢爲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爲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爲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蹟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 56篇诗文
墨子的其他作品
- 《 墨子 · 第四十九章 · 魯問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三十二章 · 非樂(上)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三十六章 · 非命(中)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十三章 · 備蛾傅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三張 · 經說(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章 · 辭過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七十一章 · 雜守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五十八章 · 備水 》 —— [ 周 ] 墨子
相关推荐
- 《 墨子 · 第四十八章 · 公孟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二十五章 · 節葬(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五十三章 · 備高臨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章 · 辭過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十三章 · 備蛾傅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五章 · 七患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十七章 · 非攻(上)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七章 · 三辯 》 —— [ 周 ]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