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元日年六十七

· 方回
生平矻矻短檠窗,晚節灰心殢酒缸。 百歲三分新過二,十行一目舊無雙。 又驚客枕聽春雨,即合歸舟上浙江。 未必樊遲劣顏子,故應學稼勝爲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矻矻 (kū kū):勤奮不懈的樣子。
  • 短檠窗:簡陋的書桌和窗,指清貧的讀書環境。
  • 灰心:失去信心或興趣。
  • 殢酒缸:沉溺於酒。
  • 百歲三分新過二:指已經過了三分之二的壽命,即六十七歲。
  • 十行一目:形容閱讀速度極快,一眼能看十行。
  • 客枕:旅人的枕頭,指旅途中。
  • 歸舟:回家的船。
  • 浙江:指錢塘江,即杭州一帶。
  • 樊遲:孔子的弟子,曾向孔子請教農事。
  • 顏子:指顏回,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稱。
  • 學稼:學習農耕。
  • 爲邦:治理國家。

翻譯

我一生勤奮不懈地學習,在簡陋的書桌和窗前度過,晚年卻失去了對學問的興趣,沉溺於酒中。現在我已經六十七歲,人生的百歲壽命已經過了三分之二。我曾以一眼能看十行的閱讀速度自豪,現在卻感到舊日的無雙已不再。在旅途中,我被春雨的聲音驚醒,決定立即乘船返回浙江的家鄉。雖然我可能不如顏回那樣有德行,但我認爲學習農耕比治理國家更有意義。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方回晚年的心境變化和對人生的反思。詩中,「生平矻矻短檠窗」展現了詩人年輕時的勤奮和對學問的追求,而「晚節灰心殢酒缸」則描繪了晚年的頹廢和對生活的失望。通過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年輕時追求的反思和對晚年生活的無奈。最後兩句詩則體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成就的淡漠,反映了一種超脫世俗、迴歸自然的生活態度。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