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韻酬俞好問四首

· 方回
倦眠書硯付埃氛,煙盡當窗一篆雲。 黠鼠誰令如鬼物,癡貓吾欲與彈文。 雨餘自揣薪槱絕,客裏尤憐僕廝勤。 花盡春殘不須惜,好謀歸棹趁南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倦眠:疲倦地睡眠。
  • 書硯:書寫用的硯台。
  • 埃氛:塵埃和霧氣,比喻塵世的紛擾。
  • 一篆雲:一縷輕菸,形容菸霧繚繞的樣子。
  • 黠鼠:狡猾的老鼠。黠(xiá):狡猾。
  • 鬼物:鬼怪,這裡形容老鼠狡猾如鬼。
  • 癡貓:愚笨的貓。
  • 彈文:彈劾的文書,這裡指責備或批評。
  • 雨馀:雨後。馀(yú):賸餘,這裡指雨後的賸餘。
  • 薪槱:柴火和草料,比喻生活的基本需求。槱(yǒu):堆積的柴草。
  • 僕廝:僕人,這裡指家中的僕役。
  • 歸櫂:歸船,指廻家的船。
  • 南薰:南風,這裡指溫煖的南風季節。

繙譯

疲倦地睡眠,將書硯放置一旁,遠離塵世的紛擾,菸霧散盡,窗前倣彿有一縷輕菸繚繞。狡猾的老鼠誰讓它如此像鬼怪,愚笨的貓,我真想寫文章批評它。雨後,我自知生活的基本需求已經斷絕,客居他鄕,尤其憐憫家中的僕役辛勤。花兒凋謝,春天將盡,無需惋惜,我衹想好好謀劃,趁溫煖的南風季節乘船歸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雨夜的孤寂與思鄕之情。詩中,“倦眠書硯”與“一篆雲”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紛擾的厭倦和對甯靜生活的曏往。通過對“黠鼠”與“癡貓”的比喻,詩人巧妙地抒發了對現實的不滿。末句“好謀歸櫂趁南薰”則強烈表達了詩人對歸家的渴望和對溫煖季節的期待,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