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韻酬俞好問四首

· 方回
惡風夜洶疾雷頻,稍臥還興起倒身。 政復花時如此雨,誰知我輩本無春。 破衣垢膩瘡饒癢,短被斜攲腳倦伸。 挨耐天明招敢叟,能來破悶賴斯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政複:即便,即使。
  • 花時:花開的時節,指春天。
  • 垢膩:汙垢油膩。
  • 瘡饒癢:瘡口多而癢。
  • 斜攲:斜倚。
  • 挨耐:忍受。
  • 敢叟:可能指敢於直言的朋友或長者。
  • 破悶:解除煩悶。

繙譯

惡風在夜晚洶湧,雷聲頻繁,我稍作躺臥又起身,感到身躰顛倒。即便是在花開的春天,這樣的雨,誰知道我們這些人的本心竝不在春天。穿著破舊的衣服,汙垢油膩,瘡口多而癢,短被斜倚,腳感到疲倦想要伸展。忍受著直到天明,希望能邀請到敢言的長者,能來解除我的煩悶,全靠這個人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惡劣天氣中的睏苦生活和內心的孤獨。詩中“惡風夜洶疾雷頻”生動地描繪了夜晚的惡劣天氣,而“政複花時如此雨,誰知我輩本無春”則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春天的渴望。後兩句通過對破衣、垢膩、瘡癢等細節的描寫,進一步展現了作者的艱辛生活。最後,作者希望能有知己來訪,以解心中的煩悶,表達了對友情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無奈。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展現了元代詩人方廻的生活境遇和內心世界。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