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河南:地名,今河南省一帶。
- 徙:遷移。
- 歙:地名,今安徽省歙縣。
- 浮光: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古代地名。
- 逮:及,到。
- 莆田:地名,今福建省莆田市。
- 派愈長:指家族分支更加繁盛。
- 六出:多次出任。
- 長官:地方行政長官。
- 刺史:古代官職,地方行政長官。
- 端平:地名,今福建省南平市端州區。
- 鐵庵:人名,方回的自號。
翻譯
從河南遷徙到歙縣,又遷徙到浮光,直到遷徙到莆田,家族分支更加繁盛。 多次出任地方行政長官和刺史,其中以端平的鐵庵方最爲著名。
賞析
這首詩是方回爲其友人方巖夫所作,詩中追溯了方氏家族的遷徙歷程,從河南到歙縣,再到浮光,最終定居莆田,家族因此而繁衍昌盛。詩中特別提到「鐵庵方」,即方回自己,在端平地區擔任長官和刺史,政績卓著,聲名遠揚。整首詩簡潔明瞭,既展現了家族的輝煌歷史,也體現了詩人對自己政績的自豪。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重至秀山售屋將歸十首 》 —— [ 元 ] 方回
- 《 聽航船歌十首 》 —— [ 元 ] 方回
- 《 正月初二日晴過常州 》 —— [ 元 ] 方回
- 《 次韻寄川無竭並送所撰旃檀林記二首 》 —— [ 元 ] 方回
- 《 正月十日始晴 》 —— [ 元 ] 方回
- 《 丹青歌贈王春陽用其神丹歌韻 》 —— [ 元 ] 方回
- 《 追懷甲戌清明宇文信仲知郡大卿同尤張二倅過予小園賞花 》 —— [ 元 ] 方回
- 《 送紫陽趙山長治臺叟三首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