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張慵庵言別就送

· 方回
屢陪幽話探玄關,虛往無何已實還。 遠眺每窮千里外,佳吟時見一聯間。 致身霄漢名方起,回首林泉意欲閒。 聞說姑溪卜新築,會須容訪郭青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張慵庵:人名,詩人的朋友。
  • 玄關:原指佛教的入道之門,後來泛指居室入口的一個區域。
  • 無何:不久,沒有多久。
  • 實還:實際的迴歸。
  • 遠眺:向遠處看。
  • 一聯:指對聯或詩中的一對句子。
  • 致身:獻身,投身。
  • 霄漢:雲霄和天河,指天空,也比喻朝堂或帝都。
  • 林泉:山林與泉石,指隱居之地。
  • :通「閒」,悠閒。
  • 姑溪: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卜新築:選擇新址建造房屋。
  • 會須:應當,應該。
  • 郭青山:城外的青山,這裏可能指張慵庵新居附近的景色。

翻譯

多次陪伴你深入探討玄妙的道理,空手而去,不久便帶着實際的收穫迴歸。 常常向遠處望去,每次都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美好的詩句偶爾在一句對聯中顯現。 投身於朝堂,名聲剛剛開始上升,回頭望向山林與泉石,心中卻渴望悠閒。 聽說你在姑溪選擇了新址建造房屋,應該會允許我去拜訪,欣賞城外的青山美景。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張慵庵的深厚情誼以及對其新生活的祝願。詩中,「屢陪幽話探玄關」展現了兩人間深入的交流與探討,「遠眺每窮千里外」則體現了詩人開闊的視野和胸懷。後兩句轉向對友人未來生活的描繪,既表達了對友人名聲上升的祝賀,又透露出自己對閒適生活的嚮往。結尾處提及友人新居,流露出期待再次相聚的願望,整體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