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采采:茂盛的樣子。
- 東籬:指種菊的地方。
- 悠然:悠閒自在的樣子。
- 孰知心:誰能瞭解其心意。
- 目送飛鴻:形容心境高遠,超脫世俗。
- 叔夜琴:指嵇康的琴,嵇康字叔夜,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文學家、音樂家。
翻譯
茂盛的東籬菊花,尋找其蹤跡並不難, 悠閒地觀賞時,誰能真正瞭解其心意? 是否也曾心境高遠,目送飛鴻遠去, 又有誰能夠像嵇康那樣揮灑自如地彈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東籬菊花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高潔情操的追求。詩中「采采東籬跡易尋」一句,既展現了菊花的茂盛,又暗示了隱逸生活的易尋與可貴。「悠然見處孰知心」則進一步以菊喻人,表達了詩人對知音難尋的感慨。後兩句通過對「目送飛鴻」和「叔夜琴」的描繪,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高雅藝術境界的情懷。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題淵明像 》 —— [ 元 ] 方回
- 《 次韻曹清父營生墳追和範石湖韻四首 》 —— [ 元 ] 方回
- 《 別後寄趙賓暘並楊華父二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韻謝李寅之鄂渚見寄 》 —— [ 元 ] 方回
- 《 喜宗兄端叟再會武林還暨陽二首 》 —— [ 元 ] 方回
- 《 唐侯舉摹刊詩卷牟獻之文趙子昂字 》 —— [ 元 ] 方回
- 《 用前韻酬孟君復二首 》 —— [ 元 ] 方回
- 《 自釋休官之意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