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興道觀有感五首

· 方回
戍壘兒郎意氣雄,羣腰刀斧薄榛叢。 尋真亭僕長鬆少,禮斗壇荒苦竹空。 菜色可憐窮道士,樵歌不見舊鄰翁。 存亡得喪知何極,天地悠悠感慨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戍壘(shù lěi):邊防駐軍的營壘。
  • 兒郎:指士兵。
  • 意氣雄:意氣風發,精神抖擻。
  • 群腰刀斧:衆多士兵腰間掛著的刀斧。
  • 薄榛叢:穿越茂密的榛樹叢。
  • 尋真亭:道觀中的亭子,可能用於脩行或冥想。
  • :倒下。
  • 長松:高大的松樹。
  • 禮鬭罈:用於祭祀北鬭星的罈。
  • 苦竹:一種竹子。
  • 菜色:因飢餓而顯得蒼白的麪色。
  • 樵歌:砍柴人唱的歌。
  • 存亡得喪:生死得失。
  • 天地悠悠:形容時間漫長,宇宙浩瀚。

繙譯

邊防營壘中的士兵們意氣風發,腰間掛著刀斧穿越茂密的榛樹叢。道觀中的尋真亭已經倒塌,長松稀少,禮鬭罈荒廢,苦竹空空。可憐的道士麪色蒼白,砍柴人的歌聲已不再聽見,舊時的鄰翁也不見了。生死得失,誰能知曉其極限?在這漫長的時間和浩瀚的宇宙中,我感慨萬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防營壘與道觀的對比景象,通過士兵的意氣風發與道觀的荒涼破敗,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深沉感慨。詩中“戍壘兒郎意氣雄”與“尋真亭僕長松少”等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戰爭與和平、繁華與衰敗的反差。結尾的“存亡得喪知何極,天地悠悠感慨中”則深刻反映了作者對生命無常和宇宙浩瀚的哲學思考。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