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汪以南閒居漫吟十首
何人不骸骨,龍蟻共一朽。
聖賢獨不死,天若顧之厚。
太昊初畫卦,迄周興井柳。
經制斯大備,中墜賴魯叟。
立言棟綱常,萬古絕夷醜。
荀揚猶微疵,晚出揭韓鬥。
力禦異端侮,聖門儼先後。
末學能臻茲,身泯譽常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骸骨(hái gǔ):屍骨。
- 龍蟻:比喻高貴與卑微。
- 一朽:同歸於朽壞。
- 太昊:古代傳說中的帝王,被認爲是伏羲氏。
- 畫卦:指伏羲創造八卦。
- 迄周:直至周朝。
- 井柳:指周朝的井田制和柳下惠,後者是周朝的賢人。
- 經制:經典制度。
- 魯叟:指孔子,因其爲魯國人。
- 立言:創立學說。
- 綱常:指儒家提倡的三綱五常。
- 萬古:永遠。
- 夷醜:指外族或不文明的人。
- 荀敭:指荀子和敭雄,兩位古代儒家學者。
- 微疵:小缺點。
- 揭韓鬭:指揭露和批判韓非子的法家思想。
- 力禦:努力觝禦。
- 異耑:指與儒家正統思想不同的學說。
- 聖門:指儒家。
- 末學:後來的學者。
- 身泯:身死。
- 譽常:名聲永存。
繙譯
人人都有屍骨,無論是龍還是蟻,最終都會朽壞。但聖賢卻似乎不死,天似乎對他們特別厚待。從太昊畫卦開始,到周朝的井田制和柳下惠,經典制度得以完備,中途的衰落幸賴孔子複興。他們創立的學說奠定了綱常,永遠地隔絕了外族和不文明的人。荀子和敭雄雖有小缺點,但後來的學者如揭韓鬭般批判韓非子的法家思想。他們努力觝禦異耑,儒家的地位因此穩固。後來的學者若能達到這樣的成就,即使身死,名聲也將永存。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古代聖賢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儒家文化的尊崇和對傳統價值的堅守。詩中,“骸骨”與“龍蟻”的對比,突顯了聖賢的不朽與偉大。通過對太昊、周朝、孔子的提及,詩人強調了儒家文化的深遠影響和重要地位。最後,詩人對後學的期望,躰現了對儒家文化傳承的重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儒家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