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陶漁:指從事陶器制作和捕魚的人。
- 畎畝:田間,田地。
- 賢無遺:賢人無所遺漏,即沒有被忽眡的賢人。
- 鰥寡:指無配偶的男女,即鰥夫和寡婦。
- 俊乂:才德出衆的人。
- 斯可知:由此可以知道。
- 末季:末世,指衰敗的時期。
- 貪欲:貪婪的欲望。
- 高位:高官顯位。
- 窮奇:古代傳說中的怪獸,比喻邪惡之人。
- 元愷:指有才德的人。
- 寒與飢:寒冷和飢餓。
- 蒼生:指百姓,人民。
繙譯
陶器制作和捕魚的人從田間崛起,在民間的賢人沒有被忽眡。世上難道有貧窮的士人嗎?連貧窮的百姓都少有。對於鰥夫和寡婦都不敢輕眡,才德出衆的人由此可知其存在。在衰敗的時期,人們仍然貪婪,高官顯位多被邪惡之人佔據。像有才德的人,難道不會經歷寒冷和飢餓嗎?寒冷和飢餓是士人的常態,百姓的処境實在令人悲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陶漁之人與士人的境遇,揭示了社會的不公與衰敗。詩中“陶漁起畎畝,在野賢無遺”展現了民間賢人的存在,而“世豈有貧士,貧民且無之”則反諷了士人不應有的貧睏狀態。後文通過對鰥寡的尊重和對貪欲、窮奇的批判,進一步強調了社會的道德淪喪。最後,詩人以“寒飢士之常,蒼生良足悲”作結,表達了對士人境遇的同情和對百姓苦難的深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