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 方回
樹與山同黑,聲喧瓦欲飛。 雷行無蚓喙,電起更螢輝。 小市收燈早,荒城擊柝稀。 平生聽雨意,終恐壯心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瓦欲飛:形容雨聲大,倣彿屋頂的瓦片都要被風吹飛。
  • 雷行無蚓喙:雷聲響亮,連蚯蚓都不敢伸出嘴來。蚓喙(yǐn huì),蚯蚓的嘴。
  • 電起更螢煇:閃電劃破夜空,比螢火蟲的光還要亮。
  • 小市收燈早:小鎮上的集市早早地熄滅了燈火。
  • 荒城擊柝稀:荒涼的城池中,打更的聲音稀少。柝(tuò),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 壯心違:違背了壯志雄心。

繙譯

樹木與山巒都被夜色染得漆黑,雨聲喧嘩,倣彿屋頂的瓦片都要被風吹飛。 雷聲響亮,連蚯蚓都不敢伸出嘴來,閃電劃破夜空,比螢火蟲的光還要亮。 小鎮上的集市早早地熄滅了燈火,荒涼的城池中,打更的聲音稀少。 平生喜歡聽雨聲,但恐怕這樣的雨夜會違背了我那壯志雄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深沉的夜雨景象,通過對比自然界的喧囂與人類活動的寂靜,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憂慮。詩中“樹與山同黑”一句,以簡潔的筆觸勾勒出了夜色的深沉,而“聲喧瓦欲飛”則生動地描繪了雨勢的猛烈。後兩句通過對雷聲和閃電的描寫,進一步增強了雨夜的氛圍。最後兩句則透露出詩人對未來的擔憂,擔心這樣的雨夜會消磨他的壯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