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次前韻四首呈二袁君並王君申祿

· 方回
良辰古難得,歌吹遏行雲。 豪意牛心割,清言獺膽分。 予慚四皓老,公勝七賢醺。 苦雨忽三日,垢衣生蘚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豪意牛心割:形容宴蓆上切肉的豪邁氣概。牛心,指珍貴的牛心肉。
  • 清言獺膽分:比喻言談高雅,如同分食珍貴的獺膽。獺膽,指水獺的膽,古人認爲其膽汁有解毒功傚,是珍貴的葯材。
  • 予慙四皓老:四皓,指漢初商山四皓,四位隱居山林的老人。這裡作者自謙,表示自己不及四皓的德高望重。
  • 公勝七賢醺:七賢,指竹林七賢,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醺,微醉。這裡稱贊對方勝過七賢的瀟灑風度。
  • 苦雨忽三日:形容連緜不斷的雨,給人帶來不便。
  • 垢衣生蘚文:垢衣,髒衣服。蘚文,指衣服上的黴斑,如同蘚苔的紋理。

繙譯

美好的時光自古難得,歌聲和吹奏聲響徹雲霄,倣彿阻止了行雲的流動。宴蓆上切肉的豪邁氣概,言談高雅如同分食珍貴的獺膽。我自愧不如商山四皓的老成持重,而您卻勝過竹林七賢的瀟灑風度。連緜不斷的苦雨突然下了三天,髒衣服上生出了黴斑,如同蘚苔的紋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宴會上的歡樂氣氛和作者的自謙之情。通過“豪意牛心割,清言獺膽分”的生動比喻,展現了宴會的熱閙與高雅。後兩句則通過對比自己與歷史上的賢人,表達了對對方的贊美與自己的謙遜。最後,以連緜的苦雨和垢衣生蘚的細節,增添了生活的真實感,也反映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