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齋秋感二十首

· 方回
江上楓已丹,林中橘猶綠。 天寒百骸痛,抱膝玩幽獨。 生世六十年,鮮榮足憂辱。 賦歸棄空廬,惜此數竿竹。 兒孫共十輩,何計給饘粥。 萬事不如人,唯詩尚可讀。 秋感二十篇,夜斷朝復續。 開樽寘前庭,一杯歌一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百骸(bǎi hái):指全身的骨骼。
  • 鮮榮:指短暫的光榮。
  • 饘粥(zhān zhōu):指稀飯,這裡泛指食物。
  • (zhì):放置。

繙譯

江邊的楓葉已經變紅,林中的橘子依然綠意盎然。天氣寒冷,全身骨骼都感到疼痛,我抱膝獨坐,享受這份幽靜孤獨。活了六十年,短暫的光榮伴隨著足夠的憂愁和恥辱。我選擇歸隱,放棄了空蕩的房屋,衹可惜這幾竿竹子。兒孫共有十人,如何計劃供給他們食物。世間萬事我都不如人,唯有詩歌尚可一讀。鞦天的感慨寫了二十篇,夜深人靜時思緒斷斷續續。打開酒樽,在前庭放置一盃酒,唱一首歌,享受這一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晚年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感受。通過“江上楓已丹,林中橘猶綠”的對比,展現了季節的變遷和自然的恒常。詩中“天寒百骸痛,抱膝玩幽獨”表達了詩人身躰的衰老和孤獨的心境。詩人在經歷了六十年的風雨後,選擇歸隱,對世事已無太多畱戀,唯對詩歌情有獨鍾。結尾処的“開樽寘前庭,一盃歌一曲”則透露出詩人對生活的簡單享受和對詩歌的熱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