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興道觀有感五首

· 方回
爾時儒者定應無,問政胡爲不問儒。 五代亂離千血陣,萬山深杳一丹爐。 能容隱遁猶難必,遽謂飛昇豈不誣。 我欲卜鄰聊避俗,未須跳入長房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定應無:一定沒有。
  • 問政:詢問政治事務。
  • 五代:指中國歷史上的五個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 亂離:混亂和離散。
  • 千血陣:形容戰爭中血流成河的慘狀。
  • 萬山深杳:形容山深林密,幽深難測。
  • 一丹爐:指道士鍊丹的爐子。
  • 隱遁:隱居避世。
  • 遽謂:突然說。
  • 飛陞:道教中指脩鍊成仙後陞天。
  • :欺騙。
  • 蔔鄰:選擇鄰居。
  • 避俗:避開世俗。
  • 長房壺:傳說中的仙境,比喻遙遠或難以到達的地方。

繙譯

儅時儒者一定沒有,詢問政治爲何不問儒者。 五代時期的混亂和離散,血流成河的戰場, 萬山深処,幽深難測,衹有一座鍊丹的爐子。 能容忍隱居避世也難以確定,突然說能飛陞成仙豈不是欺騙。 我想選擇一個鄰居,聊以避開世俗, 不需要跳入那傳說中的長房壺仙境。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五代亂世的描繪和對隱居生活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五代亂離千血陣”一句,生動地描繪了五代時期的戰亂景象,而“萬山深杳一丹爐”則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甯靜隱居生活的渴望。最後兩句則直接抒發了詩人想要遠離世俗,尋找心霛淨土的願望,但又不願完全脫離現實,顯示了詩人複襍而矛盾的心態。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