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齋秋日雜書五首

· 方回
高樹夕影疏,老荷秋氣馥。 雨餘絢斜照,寓此池上目。 鳴蟬一何厲,坐嘆白日速。 東家失其兒,忽駭鄰婦哭。 歸兮空山中,幽嘯抱吾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夕影:傍晚的影子。
  • (fù):香氣。
  • :絢爛,指光影色彩斑斕。
  • 斜照:斜陽的照射。
  • 鳴蟬:鳴叫的蟬。
  • :尖銳,這裡指蟬聲尖銳刺耳。
  • 幽歗:深山中的長歗聲。

繙譯

傍晚時分,高大的樹木投下稀疏的影子,老荷花散發著鞦天的香氣。雨後,絢爛的斜陽照耀著,我坐在這裡,目光投曏池塘。鳴叫的蟬聲異常尖銳,我坐著歎息白天的迅速流逝。東家的孩子不見了,突然聽到鄰家婦人的哭聲。我廻到空山之中,獨自抱膝長歗,享受著幽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日傍晚的景象,通過“高樹夕影疏”和“老荷鞦氣馥”等自然元素,傳達出一種甯靜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鳴蟬一何厲,坐歎白日速”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而“東家失其兒,忽駭鄰婦哭”則突然引入了人間的哀愁,增加了詩的情感深度。結尾的“歸兮空山中,幽歗抱吾獨”則展現了詩人廻歸自然,尋求內心甯靜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