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蹈海沈江:指投身於海或沉沒於江,比喻爲國家獻身或犧牲。
- 合比蹤:意指與前人並肩,共同追求。
- 子陽蛙坎:比喻小人的狹隘心態或低下的地位。
- 可能容:可能容納。
- 門外韓擒虎:比喻外來的強敵或威脅。
- 雲間陸士龍:比喻高潔的人才或英雄。
- 信矣百年誰不死:確實,百年之內誰能不死。
- 哀哉三子亦相從:悲哀啊,三位君子也相繼追隨而去。
- 爛爲井底泥無恨:即使化爲井底的泥土,也無所怨恨。
- 肯顧區區馬鬣封:願意關注微不足道的馬鬃封(指微小的榮譽或地位)。
翻譯
投身於海或沉沒於江,與前人共同追求,子陽蛙坎這樣的小人心態怎能容納。 自從聽說門外有韓擒虎這樣的強敵,難道就沒有云間陸士龍這樣的英雄嗎? 確實,百年之內誰能不死,悲哀啊,三位君子也相繼追隨而去。 即使化爲井底的泥土,也無所怨恨,願意關注微不足道的馬鬃封。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英雄與小人的不同命運,表達了對英雄犧牲的哀悼和對小人狹隘心態的鄙視。詩中「蹈海沈江」與「子陽蛙坎」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英雄的偉大與小人的卑微。後兩句則通過對生死的思考,傳達了對英雄犧牲的敬意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英雄的崇敬和對生命的深刻理解。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偶題五言絕句五首 》 —— [ 元 ] 方回
- 《 丁亥十一月初八日南至二首 》 —— [ 元 ] 方回
- 《 數日項頰顴咽腫痛發中有瘡 》 —— [ 元 ] 方回
- 《 會真吟 》 —— [ 元 ] 方回
- 《 次韻曹清父營生墳追和範石湖韻四首 》 —— [ 元 ] 方回
- 《 以桐江舊詩十五卷呈範君澤 》 —— [ 元 ] 方回
- 《 不寐十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韻君澤夜坐示子侄三首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