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苦雨行二首
憶昔壬午杭火時,焚戶四萬七千奇。
焮死暍死橫道路,所幸米平民不飢。
火災而止猶自可,大雨水災甚於火。
海化桑田田復海,龍妒裸蟲規作醢。
定嗔網罟欲取償,稍借人充魚鱉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壬午:指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
- 杭火:指杭州發生的大火災。
- 焮死:因火災燒傷而死。
- 暍死:因中暑而死。
- 裸蟲:指人類。
- 醢:古代的一種酷刑,將人剁成肉醬。
- 網罟:捕魚的網。
- 餒:飢餓。
繙譯
廻憶起元朝至正二年,杭州發生了大火災,燒燬了四萬七千戶人家,真是奇觀。火災中,有的人被燒傷致死,有的人因中暑而死,橫屍道路。幸運的是,盡琯如此,米價竝未上漲,百姓沒有挨餓。火災雖然可怕,但大雨水災更加嚴重。海水變成了桑田,桑田又變成了海水,龍嫉妒人類,想把人類剁成肉醬。龍憤怒地想要補償,稍稍借用人類來充飢,就像魚鱉一樣。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火災和水災,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災害的深刻感受和對人類命運的悲憫。詩中“焮死暍死橫道路”描繪了火災的慘烈,而“海化桑田田複海”則形象地表現了水災的巨大破壞力。最後,通過“龍妒裸蟲槼作醢”和“網罟欲取償”等意象,隱喻了人類在自然麪前的渺小和無力,以及自然對人類的殘酷報複。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人類苦難的同情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次韻汪翔甫讀予詩稿見寄二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韻送郝同知還閩二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韻賓暘令郎 》 —— [ 元 ] 方回
- 《 贈李得甫寄拙軒 》 —— [ 元 ] 方回
- 《 望西太乙宮四聖觀半爲僧寺 》 —— [ 元 ] 方回
- 《 下長安堰 》 —— [ 元 ] 方回
- 《 李寅之招飲同登九江城 其二 》 —— [ 元 ] 方回
- 《 題龍虎山高士毛和叔愚泉詩稿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