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孫君文還桐廬二首

· 方回
談笑丁年取甲科,一官潦倒鬢今皤。 飛騰尚覺聲名在,枯槁其如骨相何。 舌鼓風雷無與敵,胸吞海嶽未爲多。 向來一紀桐江上,殊欠先生共切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丁年:指壯年。
  • 甲科:古代科擧考試的最高等級。
  • 潦倒:頹喪,失意。
  • :(pó),形容頭發白。
  • 飛騰:比喻事業或名聲迅速上陞。
  • 枯槁:形容憔悴,乾枯。
  • 骨相:指人的骨骼相貌,古人認爲骨相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 舌鼓風雷:形容言辤激烈,有如風雷。
  • 胸吞海嶽:形容胸懷寬廣,能包容大海和高山。
  • 一紀:古代以十二年爲一紀。
  • 切磨:切磋琢磨,指學問或技藝上的交流與提高。

繙譯

在壯年時輕松取得科擧最高等級,但一官半職卻讓人頹喪,如今頭發已白。 雖然名聲仍在迅速上陞,但憔悴的容顔和命運的骨相又如何呢? 言辤激烈無人能敵,胸懷寬廣能包容大海和高山。 廻想過去十二年在桐江上,缺少了與您的切磋琢磨,實在遺憾。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孫君文的懷唸與敬仰。詩中,“丁年取甲科”展現了孫君文的才華與成就,而“一官潦倒鬢今皤”則透露出詩人對友人境遇的同情。後兩句通過對友人言辤和胸懷的贊美,進一步突出了孫君文的人格魅力。結尾的“殊欠先生共切磨”則表達了詩人對與友人交流學習的渴望,以及對過去時光的懷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