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竹籬茅舍,本是山家景。喚起兵前倦遊興。地牀深穩坐,春入蒲團,天憐我,教養疏慵野性。
雪坡孤月上,冰谷悲鳴,松竹蕭蕭夜初靜。夢醒來,誤喜收得閒身,不信有、俗物沈迷襟韻。待臨水依山得生涯,要傳取新規,再營幽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兵前:戰亂之前。
- 倦遊:厭倦了四處遊歷。
- 蒲團:用蒲草編織的圓形坐墊,常用於打坐或休息。
- 疏慵:疏懶,懶散。
- 野性:不受拘束的個性。
- 雪坡:積雪的山坡。
- 冰谷:冰冷的峽谷。
- 蕭蕭:形容風聲或草木搖動的聲音。
- 誤喜:錯誤地高興。
- 收得閒身:獲得空閒的身體,指不再忙碌。
- 俗物:世俗的事物。
- 沈迷:沉迷。
- 襟韻:胸懷和氣質。
- 臨水依山:靠近水邊,依傍山巒。
- 得生涯:找到生活的方向或方式。
- 新規:新的規劃或規則。
- 再營:再次營造。
- 幽勝:幽靜而美麗的地方。
翻譯
竹籬笆和茅草屋,原本就是山野人家的風景。這景象喚起了戰亂前我厭倦四處遊歷的心情。坐在深穩的地牀上,春天溫暖地滲透進蒲團,上天憐憫我,讓我保持這疏懶不受拘束的個性。
孤月照亮了積雪的山坡,冰冷的峽谷中傳來悲鳴,松竹在夜初靜時發出蕭蕭聲。夢醒後,我錯誤地高興以爲自己獲得了空閒的身體,不相信還有世俗的事物能讓我沉迷。
我期待着靠近水邊,依傍山巒找到生活的方向,要傳達新的規劃,再次營造一個幽靜而美麗的地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山野隱居的寧靜畫面,表達了作者對戰亂前平靜生活的懷念以及對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嚮往。詩中「竹籬茅舍」、「春入蒲團」等意象,生動地勾勒出了山家的恬淡與寧靜。通過對「雪坡孤月」、「冰谷悲鳴」的描寫,展現了夜晚的靜謐與深遠。最後,作者表達了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希望能在山水間找到新的生活方向,營造一個更加幽靜美麗的居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迴歸自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