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尋歐陽書室簡信道同遊
佳遊念茲山,何心計脩阻。
一來感奇逢,再至欣夙睹。
蕭蕭讀書巖,高風凜終古。
雜木荒女蘿,遺蹤記環堵。
當時想禽魚,英姿識龍虎。
而我後千齡,披榛悼前武。
磴道方涉雲,松林忽聞雨。
悠悠遂忘歸,遠意入平楚。
既尋石上室,復息林下宇。
長颸涼衣巾,薄暮多笑語。
鄉來同苦辛,殷勤問遊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脩阻(xiū zǔ):道路遙遠且阻隔。
- 夙睹(sù dǔ):早已見過。
- 環堵(huán dǔ):四周的牆壁。
- 前武(qián wǔ):前人的足跡或事蹟。
- 磴道(dèng dào):石階路。
- 平楚(píng chǔ):平坦的楚地,這裏指開闊的視野。
- 長颸(cháng sī):長風。
- 薄暮(bó mù):傍晚。
翻譯
我心中念念不忘這座山的美景,不計較路途的遙遠與阻隔。第一次來訪是因奇遇而感動,再次到來則是欣喜於重見舊景。那蕭蕭的讀書巖,高潔的風範永遠凜然。雜亂的樹木和荒蕪的女蘿,遺留下來的蹤跡記錄着四周的牆壁。那時我想到的是山中的禽魚,英勇的姿態如同龍虎。而我已是千載之後,穿越叢林,悼念前人的足跡。石階路彷彿穿雲而過,松林中忽然聽到雨聲。我悠然自得,忘記了歸途,遠方的意趣融入開闊的視野。我既探訪了石上的書室,又休息在林下的屋宇。長風涼爽了衣巾,傍晚時分,歡聲笑語更多。回想之前同行的辛苦,我殷勤地詢問着旅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重遊歐陽書室的情景,表達了對往昔的懷念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詩中,「佳遊念茲山」一句即表明了詩人對這座山的深厚情感,而「一來感奇逢,再至欣夙睹」則進一步以親身經歷來強調這種情感的深沉。詩中通過對讀書巖、雜木、女蘿等自然景物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古樸而幽靜的氛圍,使讀者彷彿能感受到詩人對前人遺蹟的敬仰和對自然的熱愛。最後,詩人通過對同行旅伴的詢問,表達了對共同經歷的珍視和對友情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