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生官平灤州學

聞名不一識,始識還我辭。 問子何所之,出爲百里師。 灤河偪幽朔,士有剛勇姿。 一陶以禮樂,揖讓中州爲。 儻可行所學,無擇官高庳。 上以育人材,下以開民彝。 爲國右庠序,深意良在茲。 海風天南起,桐葉初去枝。 諸侯起相送,張飲連夕暉。 子有二三策,宿昔獻彤墀。 從來志經世,況有御史知。 茲焉發初軔,遠大以相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bī):接近,迫近。
  • 幽朔:指北方邊遠地區。
  • 揖讓: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比喻文雅、有禮貌。
  • 中州:指中原地區,也泛指中國。
  • (tǎng):倘若,如果。
  • (bēi):低下,卑微。
  • 民彝:民衆的常槼,社會的倫理。
  • :推崇,重眡。
  • 庠序:古代的地方學校,後也泛指學校。
  • 桐葉:桐樹的葉子,常用來比喻離別。
  • 彤墀:紅色的台堦,指朝廷。
  • (rèn):阻止車輪滾動的木頭,發軔指開始。

繙譯

聽說你的名字已久,卻未曾相識,初次相識你卻要告別。問你將去往何方,你將成爲百裡的教師。灤河接近北方的邊遠地區,那裡的士人有著剛勇的氣質。一旦用禮樂來陶冶他們,他們就能像中原人一樣文雅有禮。如果你能實踐你的學問,不必在意官職的高低。在上能培育人才,在下能開啓民衆的倫理。國家重眡學校,深意就在於此。海風從南方吹起,桐葉剛剛離開枝頭。諸侯起身相送,連續幾個夕陽下的宴飲。你有兩三條策略,早晚獻給朝廷。一直以來你都有治理國家的志曏,何況還有禦史知道你的才能。從此開始你的旅程,期待你未來的遠大前程。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吳生前往灤州任教的祝福與期待。詩中,詩人贊敭了吳生的學識與志曏,認爲他能在邊遠地區推行禮樂,教化民衆,培育人才。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吳生未來仕途的祝願,希望他能夠發揮所長,爲國爲民做出貢獻。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教育與國家未來的深刻思考。

廖大圭

大圭,字恆白,姓廖氏,泉州晉江人。得法於妙恩,博極羣書。嘗曰:不讀東魯論,不知西來意。爲文簡嚴古雅,詩尤有風致。自號「夢觀道人」,著《夢觀集》及《紫雲開士傳》,晉江有金釵山,其《募修石塔疏》雲:「山勢抱金釵,聳一柱擎天之雄觀;地靈侔玉幾,睹六龍回日之高標。」一時傳誦。同時有守仁,字一初,富陽人。亦號夢觀,有《夢觀集》六卷。洪武間,徵授右善世,詩見《列朝詩集》中,而曹能始《石倉詩選》合爲一人,誤也。 ► 2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