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楊司農宅劉伯熙畫山水圖

移得山川勝,坐來煙霧空。 窗中列遠岫,堂上見青楓。 巖樹參差綠,林花掩冉紅。 鳥飛天路迥,人去野橋通。 村晚留遲日,樓高納快風。 琴尊會仙侶,几杖從兒童。 疑聽孫登嘯,將無顧愷同。 微茫看不足,瀟灑興難窮。 碧瓦開蓮宇,丹樓聳竹宮。 亂泉鳴石上,孤嶼出江中。 藉甚丹青譽,益知書畫功。 煩渠添釣艇,著我一漁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掩冉(yǎn rǎn):掩映,遮掩。
  • (jiǒng):遠。
  • (nà):接納,享受。
  • 琴尊(qín zūn):琴與酒,指文人雅士的生活。
  • 几杖(jǐ zhàng):几案與柺杖,指老年人的生活用品。
  • 孫登嘯(sūn dēng xiào):孫登是東晉時期的隱士,以其嘯聲聞名。
  • 顧愷(gù kǎi):顧愷之,東晉著名畫家。
  • 藉甚(jiè shèn):非常,極其。
  • 丹青(dān qīng):繪畫藝術。
  • 煩渠(fán qú):煩請,麻煩。

翻譯

將山川美景移至窗前,煙霧似乎都消失了。 從窗戶望去,遠處的山峯排列如畫,堂上可見青翠的楓樹。 岩石上的樹木綠意參差,林間的花朵掩映着紅色。 鳥兒在天空中飛翔,路途遙遠,人們離開後,野外的橋樑依然通達。 村莊的夜晚留住夕陽,高樓上享受着涼爽的風。 琴與酒招待着仙侶,几案與柺杖陪伴着兒童。 彷彿聽到了孫登的嘯聲,或許與顧愷之的畫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微妙而難以盡覽,瀟灑的興致無窮無盡。 碧綠的瓦片像是展開的蓮花,紅色的樓閣聳立如竹宮。 泉水在石上叮咚作響,孤島在江中獨立。 繪畫的聲譽非常,更加彰顯了書畫的功力。 麻煩你添上一艘釣艇,讓我這個漁翁也能入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楊司農宅中劉伯熙所畫的山水圖,通過詩人的筆觸,將畫中的景緻生動地呈現出來。詩中「窗中列遠岫,堂上見青楓」等句,巧妙地將畫中的遠景與近景結合,展現了畫面的深遠與細膩。後文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鳥飛天路迥,人去野橋通」,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嚮往與對隱逸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元代文人趙孟頫的藝術修養和對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趙孟頫

趙孟頫

元湖州人,字子昂,號鬆雪道人。宋宗室。幼聰敏,爲文操筆立就。以父蔭爲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家居。世祖徵入朝,授兵部郎中,遷集賢直學士。帝欲使與聞中書政事,固辭。每見,必語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文敏。詩文清邃奇逸,書法兼工篆、隸、行草,自成一家。繪畫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馬、花鳥。有《鬆雪齋文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