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

· 劉因
紀錄紛紛已失真,語言輕重在詞臣。 若將字字論心術,恐有無邊受屈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詞臣:指負責撰寫官方文書的官員。
  • 心術:指人的內心想法和意圖。

繙譯

歷史記載已經紛繁失真,語言的選擇和輕重完全取決於負責撰寫的官員。 如果每一個字都要去深究背後的心思,恐怕會有無數的人因此受到冤屈。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記載的批判,揭示了歷史書寫的主觀性和可能的不公正。詩人劉因指出,歷史的真實性往往因爲撰寫者的主觀選擇而失真,強調了歷史記載中可能存在的偏見和誤解。詩的最後兩句更是深刻,提醒讀者在解讀歷史時要有批判性思維,不要輕易被表麪的文字所迷惑,以免誤解歷史人物的真實意圖,造成不必要的冤屈。整躰上,這首詩是對歷史書寫的一種反思,也是對讀者的一種警示。

劉因

劉因

元保定容城人,字夢吉,初名駰,字夢驥,號靜修。學宗程朱,而兼採陸九淵之說。家居教授,隨材器教之,皆有成就。世祖至元十九年,以學行薦於朝,爲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以母疾辭歸。有《靜修文集》。 ► 281篇诗文

劉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