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江行四首

· 楊載
藜羹真我食,薜荔亦吾衣。 養性隨時足,全生徇物非。 秋蓬猶未定,風樹莫相違。 謾作煙霞想,曾無羽翼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藜羹: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 薜荔:一種植物,常用來比喻隱士的服飾。
  • 養性:修養本性。
  • 全生:保全生命。
  • 徇物:追求物質利益。
  • 秋蓬:秋天的蓬草,比喻飄泊不定。
  • 風樹:風中的樹木,比喻世事變遷。
  • 煙霞想:指對隱居山林的嚮往。
  • 羽翼飛:比喻飛昇成仙或超脫塵世。

翻譯

粗劣的藜菜羹湯是我真正的食物,薜荔製成的衣服也是我隱士的裝束。 我修養本性,順應時勢,滿足於現狀,保全生命,卻不追求物質利益。 秋天的蓬草還未安定,風中的樹木也不應與世事變遷相違背。 我空有對隱居山林的嚮往,卻從未真正擁有飛昇成仙或超脫塵世的羽翼。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同時也透露出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超脫的渴望。詩中「藜羹真我食,薜荔亦吾衣」展現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態度。而「謾作煙霞想,曾無羽翼飛」則揭示了詩人雖有隱逸之志,卻因現實束縛而無法實現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元代詩人楊載的隱逸情懷和超脫思想。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